缸边财话——中国经济表现亮丽

  中国经济率先从新冠疫情中恢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去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按年增长2.3%。
  从季度来看,首季按年下降6.8%,第二季增长3.2%,第三季增长4.9%,第四季增长6.5%。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按年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整体表现超乎市场预期。在正常情况下,今年中国经济有望争取8%以上增速,但考虑到2020年经济基数低,2021年仍属恢复性增长。
须发掘新增长潜能
  此前在中国高速增长期内,高增长主要依靠高投资,而高投资又主要由基建、房地产等驱动,随著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这些结构性潜能逐步减弱,「十四五」期间要致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新潜能,即通常所说的增长动能转换,在经济恢复到常态后,经济增长的一些常规推动力开始起作用。基于今年出口不确定性较大,相对上投资弹性很大,特别是基建投资,将有助目前消费逐步回升,所以今年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整体表现,应该会好于去年。
  过去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统计能力不足、农村隐蔽失业难以计算等因素,采用城镇调查失业率和新增就业人数指标,尚未形成城乡统一的就业状况指标。但中国数码技术在某些方面更处于全球前列,我们完全可能形成全面、客观及时反映城乡就业真正状态的数据,为判断经济和就业形势提供可靠依据。
  应对疫情冲击,中央去年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上,主要著眼解决短期平衡问题,中长期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结构性潜能,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更关注宏观政策,是因为它们的结构性潜能很小,经济增长主要靠更新需求带动,与发达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还有相当大的结构性潜能驱动增长,而非主要依赖宏观刺激政策。
黄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