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圆通——限时功能

  社交媒体不断更新演算法和功能,以切合用家使用模式,增加用户逗留在平台上时间,改善用户体验。不少社交媒体纷纷引入限时功能,背后有何吸引之处?
  限时动态功能一开始由Snapchat推出,其后Instagram和facebook相继引入,将其发扬光大。限时动态指所发布的内容,将会在24小时后自动不见,不用担心在别人的页面洗版。
  此外,限时动态上的贴文,普遍较为生活化和意义不深,用家可以更轻松自在地,分享鸡毛蒜皮的事情,不用在乎按赞数的多寡。
  同时限时动态回复方式,都是私讯传递,能更有隐私而且更亲密的谈天。因此限时动态拯救社交媒体分享内容的不真实性,使现代社媒恢复维系亲密好友关系的目的。
  限时功能除了应用在改善社交媒体的用户体验,在通讯程式中也能改善私隐问题。现今社会重视个人私隐,不少人选用手机通讯软件时,会关注软件在通讯保密安全上表现。Telegram早已推出阅后即焚功能,被不少人认为它是安全性较高的通讯程式。
  最近WhatsApp新增限时讯息功能,在全球多个地区推出「disappearing messages」功能测试版。一经启用,其在个人或群组对话中所传送的新讯息,将会在7日后自动消失,加强保障用户私隐。接收者若有意保留讯息、照片或影片,则仍然可以拍摄屏幕截图。
WhatsApp添「自动焚毁」
  无可否认,通讯软件中的对话不留痕迹,能大大提升安全性,但对于一些念旧的人来说,WhatsApp对话纪录像是书信内容,限时讯息功能的推出,就像把书信在阅后七日焚毁,等同抹去回忆。
  社交媒体和通讯程式的转变,有时是为了切合用户需要,但我们不会天真以为「自动焚毁」就是没有纪录,说话因而可以率性随便不负责任。
  作为用家,我们需要掌握电子软件,而非被电子软件操控,否则又是一场公关灾难。
  如有任何意见,欢迎透过以下电邮跟我们联络︰[email protected]
陈民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