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饭戏攻心》六演员大爆发 《家有喜事》式冲突连环爆笑
作为观众,我们往往会因为导演或演员之前的作品未如理想,而对其新作予以保留。坦白说,我是其中一位因为之前看了《乜代宗师》而不敢再看黄子华有份参与的电影的观众。同时,因为个人口味问题,我也对正能量多得有点吃不消的《逆流大叔》没有太大好感。因此当准备观看由陈咏燊执导、黄子华主演的《饭戏攻心》时,我是戴著有色眼镜入场,心里一直狐疑会否不好看……结果是陈咏燊跟黄子华合力将我的有色眼镜摔破,整个观影过程连环爆笑不断,六位角色之间相互冲突制造出来的化学作用令人惊艳,成为近年非常高质的一出笑泪交织港产片。


久违的连环爆笑
《饭戏攻心》跟《阖家辣》本来一起于农历新年上映,可惜碍于疫情肆虐结果《饭戏》要待到如今的中秋档期上映,而电影也很有心地将某些场景微调至更有中秋节况味,例如将「团年饭」改作「团圆饭」,这是幕后团队想更应节、令观众更投入的一点心思。因为本来是跟《阖家辣》一齐上映,因此看毕难免将两者作比较。新年观看《阖家辣》时感到它是一出充满诚意的作品,现场观众反应也很热烈(因为我看的是优先场,场内尽是Edan Fans),剧本题材花心思也不乏笑点(详情可参阅本栏写的另一篇影评 按此阅读)。不过因为导演郑晋轩是新人,整体上难免找到不少瑕疵,观看时不免带著包容。但《饭戏》完全不用包容,因为电影设计的笑点一浪接一浪,密集得几乎令人透不过气。这种看港产片令人连环爆笑的感受,仿佛已经好多年未曾感受过。

导演雕琢剧本九改
连环爆笑的最大原因,首先是陈咏燊用心雕琢的剧本为电影打下最好的基础。吃饭戏从来吸引,从一餐饭中突显角色性格经历、角色之间的关系变化,看似容易处理,其实要融入家常但又不能过于浅白「画公仔画出肠」并不简单。食饭戏是体现一位编剧功力深厚与否的难关,而综观《饭戏》五场最主要的食饭戏,陈导演确是写食饭戏的能手,可谓「「饭戏功深」——拍食饭戏功力深厚。说陈咏燊「用心雕琢」,是因为据他自己所说剧本合共改了九个版本,直至拍摄期间也一直在改,也因为这种不断追求改进的心态,《饭戏》才可以保持每一场戏每一句对白都有值得玩味、赏心悦目的神采。

群戏互撞擦出火花
接著是演员。不计客串的廖子妤,《饭戏》120分钟基本上全由黄子华、邓丽欣、张继聪、王菀之、林明祯及陈湛文六人支撑。六位演员虽然资历各有深浅,但都各自有其个人风格,亦会深思自己角色,都是好演员。大家在拍摄群戏过程中不断互相碰撞,不止是一对一的碰撞,有时二对一、三对一、甚至五打一、有时又会一pair对一pair……化学反应跟骗徒手法一样层出不穷。夸张点说,对上一次有一班演员在群戏中互相碰撞擦出精采火花的港产片,好像已经是1992年的《家有喜事》。

即兴演出力量澎湃
看罢电影,你能感受到六位都是会对自己所演的角色有所思考、而且拥有独立风格的演员,他们会为角色设计很多性格塑造和对白,令电影中每一位角色更为立体。当他们接到剧本后根据自己塑造的角色再加减对白,电影整体便有了更澎湃的生命力。例如其中一幕大家在玩「白头到老」烂GAG,说如今人人可染发,「咩颜色头都可以到老」,然后黄子华说「鸭屎绿头都可以到老」,因为太烂无人想笑,这时陈湛文却很Geek地大笑:「哈哈~鸭屎绿头,咪成个扎古咁。」这些对白相信不是在剧本之内,而是他们临场加的,除了加剧了烂GAG的冰冻效果,亦令陈湛文的电竞宅男角色更宅。又例如,其中一场黄子华跟林明祯在天台的重要场口,林明祯称:「我跟导演和子华哥真的讨论了好久,里面的对白我们都改了。到后来阿Meow去抱子华哥是因为我很想给阿Meow一个拥抱,就跑去抱了子华哥,而且有很多戏都是即兴。」事实证明这些即兴,为整出电影带来了更多感情色彩。

子华框架内自由奔放
演员个别表现方面,六人都各自展露锋芒。黄子华在一个被设计好的框架里,再自由发挥他那些具有思考性的、睿智的玩笑,陈咏燊设计了一个最能使黄子华神采飞扬、收放自如的大哥一角,喜欢子华神的影迷看这出电影肯定大满足;一直非常喜欢王菀之的幽默感,她有一份异于常人的说话节奏,以及跟她不相符得直头「飞机撞纸鸢」的声线跟腹黑对白,制造超强搞笑反差萌。相信Ivana演戏时每一埸有细心思考,每一句对白每一个反应应该要怎样做才可带来最佳效果,同时又可以跟对手互动,因此几乎每场她有份参与的戏都好笑,命中率100%;张继聪继续发挥一贯搞笑本色,他讲GAG的tone是我个人最无招架能力的,最喜欢他很认真很用力地说一些子虚乌有、内容完全空废的对白,每次都会令人嘴角含春。

濒危绝种动物林明祯
陈湛文算是当中最新,却又有著跟年纪不相符的经验与演戏实力,谷德昭曾形容过他:「其实你演过了《三夫》,世界上再没有一个角色是你演不到的。」他在戏中演一位电竞选手,大概外表太适合做宅男,戏中的他仿佛是《IT狗》强化版Billy,在一班前辈面前能保有自我风格,个人私心替他高兴,可以在《三夫》这出重口味电影中走出来重新被大众认识并接受;林明祯太灵动太耐看,无论是她的身形定还是脸部表情管理,都令观众仿佛置身生态公园看到濒危绝种动物一样,无时无刻都想「昅到佢实一实」,而且男女通杀。其实她这份灵动耐看早在《一秒拳王》甚至更早的《救僵清道夫》已被发现,不过今次还能看到她在演戏方面的成长,将花瓶和演员两个身份圆融无碍地合而为一,林明祯的演出值得大家肯定和尊重。

Stephy体现内心细节
最后对我来说最惊喜的是Stephy,从《金都》到《空手道》到《男排女将》,观众都已知道她的好,但在《饭戏》中又再感受到她有进一步升华。谷德昭曾在访问中称,Stephy的角色是三煞位:「女人左右逢缘在古时是要被浸猪笼的。」而陈咏燊亦说Stephy看过剧本后不止一口答应演这个角色,还想将角色的离经叛道进一步推向极致。虽然在戏中有时看到她要演粗鲁又或浮夸表情时略嫌吃力,但在电影中她跟黄子华的一场高潮戏,两人没有一句对白,却让观众感受到「即使得到了,但也失去了」的那份烟花烧尽的失落,那种内心戏的细节,是Stephy用心经营演技的体现。

不分颜色不突兀
香港这几年经历很多变化,多少离合散聚,而本地导演都很希望将个人情感和想法投放于电影之中。近年几乎每一出港产片都有一些或隐喻或志气bite,但有时因为跟主线故事不相衬,一些弦外之音会显得格格不入,例如《明日之战》中那句「个天可以灰,个地可以灰,但我哋唔可以,一定要行落去。个结局系点,系我哋自己决定。」如果抽离来看并无问题,但当放在电影中便显得有点突兀。《饭戏》也有出现这些弦外之音,感觉却不突兀,能完全融入电影之中,一气呵成。其中一句个人比较深刻的(以下含剧透):电影中设定黄子华是位色盲摄影师,我在观赏时不断猜测为何剧本要有这样一个「不合常理」的设定,是纯粹为了要让黄子华戴眼超耍师吗?黄子华在一个访问中提到:「大哥这个角色是一个色盲的人,色盲是他选择的吗?色盲都当摄影师,那更加不是他可以选择的,很多事我都身不由己。」在电影中,他跟Stephy最后真情剖白:「我唔识分颜色,但我想一齐继续行落去……一家人,行落去。」一家人既是身边挚亲,也是在同一屋簷下的香港人。

后记:寻找「一齐行」的伙伴
作为一位编剧出身的导演,陈咏燊除了找到了一群很好的演员,还有很好的幕后,例如从《逆流大叔》已开始合作的美术总监张蚊,还有今次才合作的摄影师流星(张宇翰),后者在台湾拍过很多纪录片跟电影(如《亲爱的房客》)亦得过奖,剪接张家辉跟邓伟伦更是业界知名,而《饭戏》摄影和剪接的表现也比《逆流》时更为出色,特别是剪接,节奏几乎是一出喜剧好笑与否的命脉,《饭戏》能够全场保持高亢气氛,笑弹一浪接一浪,剪接应记一功。事前功夫的Casting做得好,是令电影成功的最大功劳,引证电影是只有团体合作才能磨出好剑的工业。恭喜陈导演找到了跟他「一齐行」的好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