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杀手列车》导演打造古龙特色新派武林 毕比特演活陆小凤式江湖杀手
武侠世界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江湖中不仅高手云集,他们还各自有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生活模式和处事方法。武侠世界本应只存活于华文社会,从最早期的还珠楼主、梁羽生,到后来大家最熟悉的古龙、金庸,之后张彻、楚原相继将古龙与金庸小说改编成电影,令这个武侠世界视像化。想不到一出荷里活电影《杀手列车》,导演David Leitch镜头下的杀手世界,竟然拍出古龙的「新派武侠」江湖。

剧本升华至「国际层面」
伊坂幸太郎是日本其中一位最受欢迎的推理小说作家,他的作品看似本格派推理,却加入很多非推理内容,有时甚至渗透著奇幻色彩,令人在阅读过程中几乎忘记自己在看推理小说。《杀手列车》的故事改编自伊坂的《瓢虫》,故事以三条主线组成,分别是接到命令要偷走装赎金行李箱的「地狱黑仔王」美国杀手;想为儿子报仇反被国中生操纵的日本前杀手;以及将委托人儿子和赎金安全带回给BOSS的一对干练孖生杀手。电影版忠于这三线发展的铺陈,不过角色却转换成不同国籍人士,而且在人物塑造上也会根据他们的国籍而呈现出不同的造型和性格,令本来的剧本升华至「国际层面」,符合荷里活改编电影面向国际的需求。这是电影编剧Zak Olkewicz(《恐惧大街》编剧)的功劳,而导演亦将本来的小说风格化,将这辆列车上的杀手世界变得更强武侠感,甚至跟我们熟悉的古龙武侠世界有几分相像。

「新派武侠」角色有血有肉
古龙小说当年被称为「新派武侠」,新派武侠的特点是不再根据历史典故,当中的时空背景和人物都是虚构的,而且所有人物角色都不像旧派一般「开圣人MODE」,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强悍亦有脆弱,有大义凛然一面亦有不可理喻一面。从楚留香到陆小凤到李寻欢到西门吹雪,透过这群有血有肉的角色,展开一连串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门派的矛盾争斗,编织出引人入胜的虚构武林事迹,这种由人开始的铺陈跟《杀手列车》有著相似之处。《杀手列车》最好玩的地方是电影中登场角色众多,而每一个都是杀手界中的武林高手,导演在他们出场时都以极眩丽夺目的短片介绍他们来历以及登上列车的理由,像男主角Brad Pitt是为了执行一项偷行李箱任务而上车;一对完全不似样的孖生兄弟就是为了保送黑社会老大儿子而上车;还有为儿子被推落楼而寻凶的前黑帮成员、为报妻子被毒杀之仇而上车的墨西哥狠角,还有一位没有披露身份一直保持神秘的西洋学生妹……他们加起来组成千丝万缕的故事。这种透过角色的强烈风格吸引观众了解其身世和动机的处理,就像看《多情剑客无情剑》时大家都想知道李寻欢为何武功盖世却纵情酒色自暴自弃一样,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追看性与娱乐性。

每个型格杀手都是主角
导演David Leitch《杀手列车》透过爽快与独特的角色登场方式,让观众掌握故事脉络之余,也透过这种节奏跳脱得带点突兀的介绍,让每个角色充满了个性与魅力。五个杀手登上同一架列车而各有任务在身,之后观众还能从他们的背景中找到更多蛛丝马迹,让人物关系环环紧扣。因为角色牵引力强,因此饰演角色的演员们都成了重中之重。在David Leitch的镜头下,他们每一个都是主角,每一位都充满个人风格,Brad Pitt演一位有创伤后遗、细胆、经常希望以和为贵的「烦胶」杀手;Aaron Johnson跟Brian Henry演一对经常吐槽说垃圾话、完全唔似样但关系非常亲暱、重情重义的「孖生」兄弟,除了这三位主要角色,其他杀手的存在感也非常强烈,观众很容易被这群有型有格的杀手而「入戏」,栽进这个杀手世界,关心他们登上列车的来由与往后的命运,这正是电影最大魅力所在。特别一提片中女主角Joey King,也即是以前在《诡屋惊凶实录》中最贪现又最细胆的小妹妹,她在《杀手列车》的表现非常亮丽,令人印象深刻;另外还有真田广之,他简直是在大屏幕中舞耍日本刀的第一人,潜藏不露,永远有型有格。

东拼西凑却乱中见序
众所周知,古龙从客观描写到人物对白都简短有力,就连旁白也是只有短短的几只字,像:「浅秋。木叶萧萧,夕阳满天。」形成一种独有的、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古龙将文字提炼成最精简,《杀手列车》则将镜头提炼成最精简,甚至以碎片化的形式铺陈故事,叙事段落像一个又一个的片段重整而成。电影以Brad Pitt为主线,但当他在列车上遇上不同的角色和情节时便会忽然的跳到以另一角色为叙事角度,整出电影的前半段就是像东拼西凑般,不过这种东拼西凑并非随机的,当你习惯了这种节奏之后便会发现当中其实有脉络可寻,而且主线剧情也透过这种片段化的段落而不断推敲出主线故事的推进,并不是一味片段式的得意贪玩,而是乱中见序。

「碎碎念」式华丽动作场面
《杀手列车》的动作场面也很有古龙新派武侠的风格。古龙写动作场面的「前夕」铺陈极多,除了环境描写,人物的对话也特别多,而透过他们「一句起两句止」的超酷对话后,一场大战其实已经发生,甚至分出胜负。这种画面感极强的气氛渲染,在一两招之间见生死,在《杀手列车》中也有出现类似情况,不过角色却由「一句起两句止」变成「说话极多」。电影中所有角色几乎都非常喜欢说话,无论是Brad Pitt一个人跟经理人对话(看起来更像喃喃自语),还是孖生兄弟一唱一和像日本双声演出,整出电影超过一半时间都是角色们不断呓语、窃窃私语、碎碎念,一方面炮制烂gag制造喜感,另一方面也是在大战前夕或过程中透过这些对话而提供一种非常独特的气氛:一方面闲话家常一方面要置对方于死地。也透过这种闲话家常以及极炫目华丽的战斗埸面,令《杀手列车》拥有跟其他动作电影与别不同的风格式节奏,缔造出目不暇给的高质动作及打斗场面。

后记:David Leitch一个人的武林
当然要说《杀手列车》完全承袭古龙新派武侠风格是不可能的,David Leitch有其自成一格的说故事技巧,他的角色碎碎念来营造出的喜感以及节奏只此一家;加上武术指导出身的他(《廿二世纪杀人网络3》武指,更曾于《搏击会》担任毕彼特替身)在处理动作场面上也独树一帜,在非常狭窄的车厢内进行高手大战拳拳到肉脚脚攞命,甚有当年港产武打片的味道。而且不止古龙新派武侠风,观看《杀手列车》也令人不期然联想起《天下无贼》,原来不管是杀手江湖还是小偷江湖,都是行有行规,无论是前者的杀人放火又或是后者的偷呃拐骗,都以「不惊动正常世界」为底线,不影响到平民百姓,也因为这些行规令观众觉得戏中个别杀手看来盗亦有道,为角色增添了侠义色彩。《杀手列车》创造出属于荷里活却带有东方色彩的江湖——一个属于David Leitch的武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