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识满天下——全心全意,为兑现自己的承诺
Sunny查毅超从美国毕业回来,便加入家族生意,从生产塑胶家用品,发展到电子、五金、SMT贴片等,由零件到包装箱整条生产链一手包办,九十年代重点发展磅秤制造技术,成功开发各种医疗、工业、汽车等商用磅秤,成为世界前列的磅秤制造商,有磅秤大王美誉。
第一代成功的生意,第二代不容易承传,原因有二:其一是上一代不放手;其二是管理制度存在问题。时代不同,制度要变,旧员工配合新变革有一定难度。Sunny毕业前,曾在新蒲岗一家制衣厂电脑部工作半年,那是三千人的大厂,相对于自家只有六十人的细厂,规模有天渊之别,由此探索公司发展的问题所在。
接管家族生意至今三十多年,Sunny有他的领悟,他强调改变要因应「时势位」,一个计划的决定,没有绝对可否,要经过试验才能下定论,他的方法是,从容易成功的轻微改变开始,每一次成功都增加一分自信,当公司百分之二十五的事务能够成功改进,同事间便建立起信心,愿意跟从你一起革新。
大学念工商管理的Sunny说自己是工业人,但很早就发展电子科技,他透过多次海外收购,掌握顶尖技术,成功开发科技产品,进军世界市场。他认为自己没有的人才和技术,可以从外地输入,唯有政策是本地的,承诺是自己的,有承担才有成功。
二○○五年他选读中大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继续未完的学业里程。离开学校十几年再回到学校,怎样适应学习生活?他数出两件深刻难忘的事:一班五十人,二十人一组,同组的有IT公司高层、零售业二代传人、政府官员、不同专业人士等,人人都有个身份。做project时,他告诉同学「要放低你的帽子」,只有放下职业的阶级衔头,回到学生身份,同学之间才能平等共处。二十个不同专业范畴的学生互通有无、互补不足,无论甚么课题都有在行的人打头阵。他记得那个年代香港热门话题是「香港工业何去何从?」有关工业的课题自然落在他身上,经过同心协力完成一项作业,大家获益良多。这班同学成为好友或战友,一直紧密联系至今。
另一件深刻难忘的事,是考试。「丢低书包十七年第一次考试,那一科考Corporate Finance,我坐在考场对着面前的试卷,双手一直在发抖,五分钟未能动笔。教授走过来站在旁边看了一会,望望我的白卷,笑着说:"You’re doing good!”我也笑了,心里十分感激,我很敬佩的这位老师,是个超级敏锐的人,他知道我紧张,故意逗我轻松。事实商学院很多教授都值得尊敬和感恩。」
运筹帷幄的Sunny无论工作或读书,都会全情投入,全心全意,为兑现自己的承诺。他的承诺实在也太多,尤其是二○○四年获「青年工业家奖」之后,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广泛地开拓了西欧、东南亚和国内业务,他说那时年轻,想测试自己的实力和能耐。
读EMBA第一年,他首次出任公职,包括创新科技署、应科院、政协,又是商会成员,还要管理深圳几千人的家族公司,但无论工作多忙,功课多繁重,他也要坚持完成,因为这是对自己的承诺。临毕业那年,他开了自己人生第一间IT公司,成为中大科学咨询委员会的顾问公司。读书一鼓作气,在未收到硕士毕业证书之前已报读城大工程学博士班;博士课程未完,二○○九年他又在重庆建设大规模的厂房,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在工业界几十年,他清楚知道,无论有多好的职员,有些事还是要自己上身,一轮冲锋陷阵之后,他开始思考,有些工作是否可以放下呢?其后他开始收窄工作范围,公职不减,却缩减自己公司,把福田集团四千五百人逐批外判给几家厂,只留下一千名员工。
人生的节奏有快有慢,不可以长期绷紧,急进中要有缓冲。脚步放缓下来,他投入另一种玩意——风帆。蓝天白云下,有风平浪静,也有风高浪急,正如人生的起伏很多时意料不及。操控海上的惊涛骇浪,不如他掌握企业的运筹帷幄,这是他另一阶段学习的开始。撰文:予倩
本栏由中大EMBA课程专访成功机构,冀读者能从中借鉴其成功理念及心得。
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
第一代成功的生意,第二代不容易承传,原因有二:其一是上一代不放手;其二是管理制度存在问题。时代不同,制度要变,旧员工配合新变革有一定难度。Sunny毕业前,曾在新蒲岗一家制衣厂电脑部工作半年,那是三千人的大厂,相对于自家只有六十人的细厂,规模有天渊之别,由此探索公司发展的问题所在。
接管家族生意至今三十多年,Sunny有他的领悟,他强调改变要因应「时势位」,一个计划的决定,没有绝对可否,要经过试验才能下定论,他的方法是,从容易成功的轻微改变开始,每一次成功都增加一分自信,当公司百分之二十五的事务能够成功改进,同事间便建立起信心,愿意跟从你一起革新。
大学念工商管理的Sunny说自己是工业人,但很早就发展电子科技,他透过多次海外收购,掌握顶尖技术,成功开发科技产品,进军世界市场。他认为自己没有的人才和技术,可以从外地输入,唯有政策是本地的,承诺是自己的,有承担才有成功。
二○○五年他选读中大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继续未完的学业里程。离开学校十几年再回到学校,怎样适应学习生活?他数出两件深刻难忘的事:一班五十人,二十人一组,同组的有IT公司高层、零售业二代传人、政府官员、不同专业人士等,人人都有个身份。做project时,他告诉同学「要放低你的帽子」,只有放下职业的阶级衔头,回到学生身份,同学之间才能平等共处。二十个不同专业范畴的学生互通有无、互补不足,无论甚么课题都有在行的人打头阵。他记得那个年代香港热门话题是「香港工业何去何从?」有关工业的课题自然落在他身上,经过同心协力完成一项作业,大家获益良多。这班同学成为好友或战友,一直紧密联系至今。
另一件深刻难忘的事,是考试。「丢低书包十七年第一次考试,那一科考Corporate Finance,我坐在考场对着面前的试卷,双手一直在发抖,五分钟未能动笔。教授走过来站在旁边看了一会,望望我的白卷,笑着说:"You’re doing good!”我也笑了,心里十分感激,我很敬佩的这位老师,是个超级敏锐的人,他知道我紧张,故意逗我轻松。事实商学院很多教授都值得尊敬和感恩。」
运筹帷幄的Sunny无论工作或读书,都会全情投入,全心全意,为兑现自己的承诺。他的承诺实在也太多,尤其是二○○四年获「青年工业家奖」之后,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广泛地开拓了西欧、东南亚和国内业务,他说那时年轻,想测试自己的实力和能耐。
读EMBA第一年,他首次出任公职,包括创新科技署、应科院、政协,又是商会成员,还要管理深圳几千人的家族公司,但无论工作多忙,功课多繁重,他也要坚持完成,因为这是对自己的承诺。临毕业那年,他开了自己人生第一间IT公司,成为中大科学咨询委员会的顾问公司。读书一鼓作气,在未收到硕士毕业证书之前已报读城大工程学博士班;博士课程未完,二○○九年他又在重庆建设大规模的厂房,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在工业界几十年,他清楚知道,无论有多好的职员,有些事还是要自己上身,一轮冲锋陷阵之后,他开始思考,有些工作是否可以放下呢?其后他开始收窄工作范围,公职不减,却缩减自己公司,把福田集团四千五百人逐批外判给几家厂,只留下一千名员工。
人生的节奏有快有慢,不可以长期绷紧,急进中要有缓冲。脚步放缓下来,他投入另一种玩意——风帆。蓝天白云下,有风平浪静,也有风高浪急,正如人生的起伏很多时意料不及。操控海上的惊涛骇浪,不如他掌握企业的运筹帷幄,这是他另一阶段学习的开始。撰文:予倩
本栏由中大EMBA课程专访成功机构,冀读者能从中借鉴其成功理念及心得。
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
最Hit
游港期间迫巴士 遭港人一特殊技能深深震撼!引内地网民共鸣:太佩服了
2025-11-17 16:23 HKT
$18起搭船过澳门!金光飞航快闪优惠 上环至氹仔码头 周末夜航同价 再送上网卡
2025-11-18 11:42 HKT
老字号酒楼时光倒流价!乳鸽/烧鹅濑优惠$19.8 每日茶市供应
2025-11-18 13:01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