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识满天下——输赢不是最重要的结果

  赛马会杰志中心坐落在蓝天白云的辽阔天空下,那个宽敞的青草地大球场,常见Jessica高佻的身影,站在一旁与训练中的小球员喁喁细雨,阳光下的笑容特别灿烂,放眼一片青葱翠绿,年轻的生命充满活力和希望。
  当她的年纪比小球员还要小的时间,已经是杰志球会的头号粉丝,观众席上,拍掌声、呐喊声少不了她的份儿,一球胜出,疯狂的叫声不比旁人稍减。她的成长,可以说是与球会结伴同行。
  Jessica伍怡欣的父亲伍健,原是一位国际球证,在她五岁时加入当时本地球坛劲旅快译通担任球队总监,之后成为杰志的总领队,年纪小小的Jessica跟着爸妈进出球场,成为童年最开心、最重要的生活部份,自有记忆以来,足球就是她一生中的至爱。对足球的热爱可是与生俱来?连她自己也不明白,也许是那「赢」的感觉,给人带来无比兴奋,她爱这种感觉。
  二〇〇三年杰志重返甲组,伍健收购杰志球会,年仅十四岁的Jessica与球会一起展开漫漫的球坛成长路,她先后在快译通、杰志协助球队杂务,其后二〇〇八年杰志与巴塞在香港开设第一间亚洲足球学校,她也顺理成章在香港巴塞足球学校工作。自此她的生活和事业与杰志足球不可分割。
  在开展球会事业的过程中,Jessica最早感到自豪和满足的一件事,就是统筹巴塞隆拿来香港与杰志打慈善赛。那年她十七岁,正准备会考,中学会考与迎战外访队,两件大事同时发生在自己身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她衡量轻重得失,经过一番心理挣扎,最终选择了赛事,她说:会考失败可以明年重考,今次错过巴塞与杰志对垒的盛事,下次不知在何时,说不定再没有机会了。父亲尊重她的决定,支持她挑起重担,放手让她参与筹备工作。在一般人眼中,十七岁只是个幸福小女孩,她却要肩负一个成年人的责任,她自小对处事的概念来自球队,就是只许赢、不能输。为了证明自己独立处事的能力,她愿意作出一些牺牲,赢取更大的胜利。凭她对足球的一股热诚,得到长辈的协助,结果赛事非常成功,杰志这一场虽然输波,却吸收更多外队作赛的宝贵经验。这次的任务圆满达成,球坛对她另眼相看,从此站稳职业地位。
  会考成绩欠佳是意料中事,但没有左右她的学业前途,而当年的巴塞盛事,却深刻地影响她的球坛事业。其后她在美国波士顿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读心理学系,期间更获入选荣登院长嘉许名单(Dean's List)。
  多年来一直带领杰志走向新里程,从实践学习,可谓一步一脚印。幌眼十数年,杰志成为香港超级联赛劲旅,随著球队精神的不断提升,会务迅速发展,她自己也有很大改变,特别是价值观,过去她无论读书、做事只有一种态度,就是全力以赴,目标在名列前茅、争取第一,比赛只有赢和输。对输赢看得太重,反而窒碍了球队的进步,随著人生阅历的增进,逐渐体验胜败乃兵家常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终于她明白,大家一起追逐一个冠军梦,展现的是一个团队的精神和力量,只要全力以赴,无愧于心,输赢不是最重要的结果。抛掉输赢的包袱,放开怀抱,世界变得好大。
  疫情期间杰志中心一度关闭,赛事淡静,乘机修读哈佛大学的遥距课程,自觉进步不少,思想比以前成熟。因应自己的不足,她不时进修争取广泛知识,储备个人实力,并为未来的机遇作更好的准备。除了修读韩文,Jessica于去年九月入读中大EMBA,与其他不同产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起讨论功课、交流心得,使一向专注于球坛的Jessica眼界大开,课程中更设有一个泛亚创业投资平台(PAVD)计划,要学生为初创科技企业订制商业化计划,并需要从一众创业基金、天使、财富投金投资者身上筹集资金,虽然感到吃力,仍要努力尝试,对不曾接触商业的她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商管课程使她对世界改观,使她的目光放得更大更远。(上)
  本栏由中大EMBA课程专访成功机构,冀读者能从中借鉴其成功理念及心得。  
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 课程杰志牌照及监管总监:伍怡欣
  撰文︰予倩
统筹: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