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非吸烟者为大多数的控烟思维

《2025年控烟法例(修订)条例草案》正在立法会讨论,政府为社会大众健康而加大控烟力度值得大力支持。但可惜部分困扰市民的吸烟行为未包括在这次控烟法例里面,例如俗称“火车头”的边行走、边吸烟行为,仍然可以在公众地方进行。控烟措施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能让不吸烟的市民不受吸烟行为所影响,而烟民可以在不影响非吸烟者的环境下吸烟。事实上,烟民的流动性吸烟等于容许他们在大部分公众地方吸烟而不受限制,影响不吸烟的市民。烟民吸烟有各种原因,笔者也看见一些能为他人著想的烟民,为避免影响别人而寻找适当的地方吸烟。所以控烟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不吸烟的市民吸食二手烟,而“火车头”正是不可避免的吸烟行为,必须杜绝或加以限制。希望这次相关立法认真考虑把“火车头”加入到议案中讨论,最少也有个处理的时间表。
另一方面,现时街道及社区上摆放的垃圾桶,大部分都有收集烟蒂的位置,经常见到未吸食完的烟蒂还在燃烧,产生的烟雾扩散到附近,也是个环境卫生问题,这些垃圾桶甚至变成吸烟者的“指定吸烟场所”,附近的民居及店铺饱受其害,市民走过亦不能幸免。虽然不放置有关设施可能造成烟民随地扔烟蒂,或把烟蒂直接投入垃圾桶产生危险,但有关部门也不能因噎废食,必须积极想办法解决,不能置之不理。现时使用的垃圾桶已经沿用多年,是否应该好好考虑有什么更好的替代设施及处理方法,包括有什么新科技可以借鉴或使用。而且摆放该等收集烟蒂垃圾桶的位置也应该有所规范,让其远离民居及人流集中的地方,甚至考虑烟蒂与其他垃圾分离处理。烟蒂肯定是个环境卫生问题,也是个火灾隐患,必须寻找更有创造性及针对性的方法处理。
现行的控烟政策在不断扩大法定禁烟区及场所,尽能力为非吸烟区作出定义,然而社区里面的大部分公众地方还是不受控烟限制,好像把非吸烟市民当少数看待。实际上吸烟者才是少数,未来应该要把资源运用和控烟措施的主次倒过来考虑,要有新思维,不是只是拼命地定义及扩大非吸烟区,而是立法让香港大部分社区变成无烟区,转而划定更容易定义的法定吸烟区,让大部分公众地方都不能吸烟,只能在划定的特定处所进行,使吸烟者在不影响非吸烟者的环境下、不增加火灾风险的情况下吸烟,就像公众赌博的场所只设定在麻雀馆或马场等等范围,甚至有创意地像部分国际机场一样,在社区设置特定的吸烟场所,让烟民在没有争议而符合控烟条件的地方吸烟,既能包容属于少数的烟者,鼓励更多人戒烟,减少吸烟场所的争议,更重要是保障大部分选择不吸烟的市民,提高社区健康和卫生水平,减少公共卫生的长远成本,希望做到皆大欢喜!
撰文:黄炳逢
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