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所释放的信息
今年的两会完满结束,其中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浅出、十分贴地。香港市民应该如何解读呢?
政府工作报告准确分析当前局势,毫不回避国内外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展现了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具体方案和应对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既定任务,并作出精准调节。报告中提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显示国家的大政方针不变,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创新及科技方面更是加大力度,把各项成果推上新台阶,加速应用于各项生产及服务上,建立新质生产力。对各项经济上的挑战,中央采取「组合拳」整合不同政策及部门,务求达到协同效应、综合治理。
报告中定出5%的GDP增长率,有的放矢,进一步提振内需、提高投资效应,与发展生产力相配合。以较大的赤字预算应对当前的复杂国际及经济形势,是务实进取的做法,毫不手软为国民经济争取时间及空间。上述的分析及应对方法其实香港同样应该参考,香港特区政府必须加大跨部门协调,使用“组合拳”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切合香港为民生、拼经济、谋发展的需要。笔者在从前的文章提过,千亿赤字不足畏,要大胆进取,不要以一般的理财思维来局限香港的财政资源运用。
国家「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加大消费意味著增加民众收入,以便扩大内需,在大力刺激消费下,企业的生意得以维持及有所增长,同时产生消费及需求外溢的效果,对正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香港肯定是积极的信号,一方面来港消费可能增加,估计国家将开放更多到香港自由行的城市,进一步搞旺香港市场,特区政府及市民必须作出最佳准备,把效益最大化。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担当内联外通角色的香港,可以在过程中受惠,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为外国及内地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提振生意,各界必须提升接待及服务能力,各方面的配套必须提前部署好,主动争取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不能等机会来时因为准备不足而失诸交臂。
笔者所属的「跨界别关注中医药联席会议」的两位成员全国政协黄锦辉和范骏华关于「建立中医药专业自主管理体系」及「构建中国主导的国际中医药标准体系」的两个提案,与政府工作报告中「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致,希望中医药在机制上寻求突破,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中医药发展确实牵涉国计民生,关乎普罗大众的利益,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去推动,坚持发展及完善。香港在这方面不能滞后,必须继续为中医药拆墙松绑,相关业界也要好好把握内地这方面的机遇,加大与内地中医药的产学研合作,也要努力把好的本地中医药产品及服务推向内地,同时帮助内地中医药通过香港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的愿景。
工作报告中继续「坚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这是中央一贯对香港承诺,坚持发挥其独特优势「不走样」,市民必须坚定信心,利用香港国际化的优势保持与世界各国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加大、加深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交往及合作,一方面摆脱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拓展新市场,一方面配合国家政策,为香港寻找新机会,填补因为地缘政治产生的市场缺口,发掘新的增长点,努力为香港开源。 市民应该正确解读两会释放的积极信息,与自身的事业和专业结合起来,作出最佳的准备和配合,有效应对新挑战,同时掌握新机遇。
撰文:黄炳逢 - 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