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银发经济新机遇 与区域协同发展 | 社论
人口老化成全球趋势,香港与内地同样面临高龄社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昨天政府与社联合办「乐龄科技博览暨高峰会」,展示近千款本地与国际乐龄科技产品,凸显香港在安老服务与科技创新领域的积累与优势。从平安钟、软餐技术到AI陪伴机械人,香港多年来发展出多元化的乐龄科技产品与服务,并凭借与国际接轨的经验,正逐步成为创新长者服务的枢纽,为大湾区乃至亚太区域的养老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香港在乐龄科技领域的成就,源于长期以来对社会需求的敏锐回应与跨界协作。例如,社联推出的《适老易食食品通用要求》于今年9月纳入大湾区标准,成为首份由业界主导制订的区域标准。这一突破体现香港在专业服务与制度建设上的优势,也标志着香港经验的成功输出。这些成果显示,香港不仅能解决本地老化问题,更能将专业服务与创新模式拓展至更广阔市场。
面对人口老化,政府与各界正加大资源投入,将乐龄科技发展为新兴产业。本次博览会中,参展单位逾270个,产品涵盖社交陪伴机械人、多语言AI聊天系统等,展现科技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这些创新方案不仅提升长者生活品质,亦降低照护负担,同时创造经济价值。例如,有展商开发的机械人兼具交流与导览功能,能缓解长者的孤独感,这类产品在需求庞大的大湾区市场极具潜力。香港若能持续强化研发与应用,乐龄科技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多元化的重要动力。
更重要的是,香港在区域合作中扮演着「内联外通」的关键角色。社联副主席陈智思指出,博览会与政府的乐龄及复康创科应用基金相辅相成,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并推动知识转移与区域标准制订。2027年,香港将举办第18届国际老龄会议,进一步连结大湾区与国际社会,展示本地创新经验。这种「连结湾区,通往国际」的策略,不仅强化香港作为创新枢纽的地位,也为大湾区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注入动力。
展望未来,香港应从三方面着力:首先,加强官产学研合作,将先导计划转化为可规模化的产品与服务;其次,深化与大湾区城市的标准对接与市场拓展,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最后,善用国际网络,推动乐龄科技与政策创新的全球对话。透过这些努力,香港不仅能应对自身老化挑战,更能将银发经济转化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双赢。
辛正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