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无人驾驶时代到临 香港极需破局前行 | 社论
未来已来,惟快者先。全球自动驾驶技术正飞速从实验阶段迈入规模化商业应用,在这场关乎未来出行方式的革命中,香港能否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作为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军者,近期宣布,截至2025年10月,「萝卜快跑」全球规模化部署的城市已达22座,每周定单量超25万单,自动驾驶总里程突破2.4亿公里,其中全无人驾驶里程已突破1.4亿公里。内地自动驾驶从区域测试迈向规模化商业运营。相比下,香港虽已启动试验计划,但进度相对滞后。
「萝卜快跑」已在武汉实现单城市盈亏平衡,证明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模式可行性。这一突破使得这场被视为「烧钱」的技术探索,转向可持续的商业运营。面对全球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香港也已开始布局,特首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加速自动驾驶在香港无人化、规模化发展,尽快达致商业营运」。香港已实施新的自动车规管框架,为测试提供法律依据。在实践层面,百度Apollo自去年获得首批自动驾驶车辆先导牌照以来,已安全有序地推动在港测试。
但与内地相比,香港仍处于试验及小规模使用阶段,须从多方面手,制订全面发展战略追落后。首先,香港需要改造现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车路协同系统,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全方位支持。技术方面,须积极引进内地成熟技术,同时培育本地创新能力。百度Apollo在香港的测试工作中,正通过招聘并培养本地人才团队,开展一系列产学研合作。
法规监管亦是关键。香港已建立初步法律框架,但仍需针对自动驾驶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保险理赔等公众关切的问题进行细化。而市场变化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自动驾驶的推广或导致部分职业司机面临失业风险,政府需要未雨绸缪,制订职业培训和转型计划,以配合新一代自动驾驶运营维护、远程监控等岗位的出现。
同时,香港要趁机规划宏大的未来交通蓝图。现有公交系统的转型与配合至关重要。随自动驾驶技术成熟,的士、小巴、巴士和铁路的运营模式需重新构想。自动驾驶巴士可作为地铁接驳服务,填补公共交通空白;自动驾驶的士则可提供更灵活的出行选择。
武汉市民已能通过手机App随时呼叫无人驾驶车辆,深圳的自动驾驶巴士已开始试点运行,而在香港街头,仍鲜见这些科技的身影。香港拥「一国两制」的优势、成熟的法治环境和国际化市场,若能善用内地成熟技术与经验,有力在自动驾驶赛道上后发先至。
辛正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