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剑击运动征程 北都筑梦未来 | 社论

  香港剑击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屡创佳绩,张家朗与江旻憓等名将在奥运、世锦赛等国际舞台夺金称冠,展现香港剑击的雄厚实力。然而,这股锐不可当的气势背后,正面临训练场地不足、设施陈旧的困境。政府两年前提出兴建专属剑击体育馆,初步敲定选址在北部都会区,并以短期措施改装体院空间应急。我们认为,剑击馆的规划必须提速落实,并以更高视野打造成为推动体育产业与区域发展的里程碑。

  香港剑击运动员凭借坚毅斗志与专业训练,屡次为港争光,其成就已证明剑击是本地体育的优势项目。然而,现有训练场地不敷应用,例如土瓜湾体育馆改建计划并不适合,反映临时选址的局限。政府应借鉴香港单车馆的成功先例—其不仅培育出李慧诗等世界级选手,更成为普及单车运动的基地。剑击馆的兴建刻不容缓,需以长远规划匹配项目的战略价值,从资源投入、人才培训到设施升级,全面巩固香港剑击的国际竞争力。

  剑击馆不应仅止于训练场地,更应成为运动科学与科技研发的重镇。建议引入本地大学的运动医学、数据分析及器材设计学者,与运动员协作开展研究。例如,透过生物力学分析优化动作效率,或利用虚拟实境技术模拟赛事情境,提升训练成效。此举不仅能强化运动员表现,还可推动相关科技应用与产业化,吸引企业投资,打造剑击运动的完整生态链。

  政府将剑击馆初步定于北部都会区,具深远意义。北部都会区作为香港未来土地供应与经济增长的重心,除发展创科与住宅外,文体旅设施亦是平衡社区发展的关键一环。剑击馆进驻后,可结合周边文化景点与旅游资源,举办国际赛事、培训课程及体验活动,吸引市民与游客参与,促进区域活力与经济效益,实现「以体育带动发展」的目标。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表明将争取任内通过拨款,我们支持政府全速推进规划与建设,并争取立法会跨党派支持,简化审批程序。同时,鼓励私营机构透过赞助、技术合作或社会企业模式参与,减轻公共财政压力,并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总括而言,剑击馆的兴建是香港体育发展的关键投资,既能回应运动员的逼切需求,亦能推动产业创新与区域融合。我们期待政府把握时机,让这座场馆成为香港体育的新标竿,助剑击运动再创高峰!

辛正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