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扩大开放边境禁区 推乡村旅游吸旅客 | 社论

  沙头角口岸拆卸重建在即,为其40年特殊历史写下新章节。该处早在1951年被列为边境禁区,与深圳盐田接壤,随回归和港深融合,沙头角变成地理特殊和深富历史之地,发展边境旅游的潜力甚高。自2022年部分禁区首阶段开放后,深受市民欢迎,惟配额不时供不应求。如当局能继续扩大禁区旅游范围和人数,沙头角具足够吸引力,掀起乡村旅游热潮。

  沙头角既是昔日中港分界的特殊之地,又糅合客家饮食文化和建筑。游人除了可到知名的中英街和全港最长的码头探索,也能走访荔枝窝、吉澳和鸭洲等地,看尽朴质的村落,美食方面又有炸油糍、豆豉猪肉钵和咸菜鸡饭等客家名菜。而且沙头角亦是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以及罗氏大屋抗战纪念馆坐落之处,旅游资源与城市景点有天壤之别,多样性能同时满足旅客多种要求。

  然而开放沙头角须搭配交通一同处理。现时旅客可选择陆路或海路进入,前者须乘公共交通工具;后者则是街渡服务,惟两者班次相对疏落,承载力未必能应对扩大开放。发展禁区旅游不但是活化乡村旅游资源,也是推动边境转型和两城融合的上佳机遇,只要有妥善规划与协调,沙头角或可成北都的旅游地标。

辛正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