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程师学会75周年志庆 同行四分三世纪

香港工程师学会前身为「香港工程协会」,成立于1947年,今年乃成立75周年,走过四分三个世纪。从战后的百废待兴,到今天的百业兴旺,背后少不了工程师的贡献。学会将一如既往,秉持专业、科学的信念,继续推动香港及工程界的发展。

学会成立之初,以团结香港的工程师、分享彼此的专业技术知识,并建立公众对工程界的信任为目标,初期设定包括土木、机械及电机三大主要工程界别。

随着经济起飞,各类型的基建工程兴起,对不同工程的需求亦快速增加,推使学会以专业化和本地化发展。此外,本地大专院校为配合社会需要而推行工程教育,故此需要成立一个具备训练、资历审核、制订及监督会员操守的法定专业组织,以助行业的长远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香港工程师学会条例》(第1105章)于1975年获得通过,正式赋予学会法定地位,成为本港唯一的法定专业工程师团体,并正式更名为「香港工程师学会」,标志着学会踏入新里程。

香港政府于1982年确认了学会的法定会员为公务员(专业工程师职级)的入职资格,并沿用至今,各工程机构及企业亦相应跟随,为工程专业的发展奠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自香港功能界别制度设定以来,工程、建筑、测量及都市规划界即为其中之一,专业地位明确。完善选举制度后,负责选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及立法会部份议员的选举委员会亦有工程界参与。

专业互认 蜚声中外
学会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工程组织及多边互认协议,以提升香港工程师的国际地位。学会现时是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的附属会员,亦是亚洲及太平洋工程组织联盟(FEIAP)的会员。学会积极建立国际网络,目前与世界及内地合共7个经济体、24个工程组织签订资格互认协议。 

学会于1995年首次与国际接轨,成为首个加入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的亚洲工程师团体,为会员在国际舞台展示香港工程实力奠下基础。学会于2008年、2014年及2021年成功通过华盛顿协议的定期覆检,在认可期内,由学会评审的工程学士学位课程皆获得华盛顿协议下的工程师团体承认,现时华盛顿协议共有23个成员。               

2001年,学会成为悉尼协议(Sydney Accord)及国际专业工程师协议(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Engineers Agreement)成员;2003年,学会成为国际工程技术员协议(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ists Agreement)成员;2009年,学会成为首尔协议(Seoul Accord)的成员,由学会评审的电脑及资讯科技学士学位课程皆获得首尔协议的成员承认。

香港工程师学会于2004年8月27日,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学会与全国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结构)达成有效期五年的结构工程师资格互认协议。如合资格的法定会员通过了广东省的法律法规测试,便可根据广东省先行先试计划于广东省申请注册成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在广东省执业,令本港工程师享有更大发展空间。     

近年,为了配合国家发展大局及融入大湾区发展,根据2021年在大湾区内地九市推出的《香港工程建设咨询企业和专业人士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开业执业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结构、岩土、电机及屋宇设备的注册专业工程师可以在大湾区九市申请备案及提供服务。结构、岩土、土木、电机及屋宇设备的注册专业工程师可以按深圳市前海合作区于2020年10月开始实施的「备案制度」,申请备案及在前海提供服务;而注册专业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RSE) 及注册岩土工程师(RGE)则可以根据珠海市横琴新区于2019年12月实施的「认可规定」,申请备案及在横琴提供服务。               

学会亦积极寻求与内地工程专业团体达成资格互认,去年学会与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签订了首份的资格互认协议,土木及岩土界别亦正与内地相关组织磋商,探讨签订类似协议的可行性。 

团结业界 专业为社会
学会在1975年获得法定地位时,约有2,000名会员,至今会员人数远超过30,000人。基于工程技术及科技发展迅速,学会一直与时并进,保持前瞻性,因应社会发展持续建立不同专业界别,为参与不同工程领域的会员提供合适资源,以助其专业发展,推动香港整体繁荣进步。    

目前,学会已设立21个专业界别及19个分部。学会透过出版会刊及学术期刊,促进专业知识交流。为了团结海外的香港工程师,加拿大分部于1998年成立,澳洲及英国分部亦相继于2002年成立。自2007年起,学会于多间大专院校陆续成立学生分部吸纳正在就读工程学系的学生。 

为了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及正在修读工程学系的学生加入学会,以促进交流,学会自1975年成立开始便根据会章设置仲会员及学生会员制度,冀增加工程业界凝聚力,鼓励专业发展。         

为了向工程系毕业生提供有系统的职业训练,学会自1983年起推出工程毕业生培训计划(Scheme "A"),至今涵盖学会21个界别,并于2004年推行仲会员培训计划,涵盖学会6个界别。学会重视工程师如何把理论结合实践,应用于日常工作。培训计划作为一个过渡期,让毕业生从校园走进实际工作环境,在工作中整合及应用在校学习时所得的知识。  

学会早在1950/1951年度,设立最佳工程学论文奖,表扬工程系学生。随着时间推展,学会规模日益壮大,其后逐步推出其他奖项,覆盖更多不同年龄、级别的工程师,包括香港工程界翘楚、香港工程师学会荣誉大奖、杰出青年工程师奖、工程学优秀学生奖、杰出工程学员奖、创意奖等,以鼓励业界迈步向前。   

学会以提升推动香港工程的专业水平,为会员谋求福利和提升资历标准,服务众多专业界别及工程领域,并一直致力提高业界专业操守和积极鼓励会员投入公共事务,参与香港社会多方面的重要发展。为发挥工程界的专业力量,学会积极在政府及立法会公开咨询提交意见,并主动进行研究报告,为改善工程界工作环境及流程提供专业建议。 

吸引年轻一代 青出于蓝胜于蓝
学会积极走进校园,除了在多间大专院校成立学生分部,更希望从小培育工程、数理人才。自2003年推出「香港工程师学会学校大使计划」,由会员担任学校大使,分享担任工程师的乐趣和经验,过去7年已经服务超过300间学校、36,000名学生,成绩斐然。          

因应政府积极推动STEAM教育,作为工程界的专业团体,学会今年将与教育局协作,全力配合推行「工程伴理行」计划,为中小学配对专业工程师,入校提供具启发性、创新性的工程教育,在同学的高中生涯计划中尤其发挥积极作用,启发他们成为未来工程师。             

展望未来,为未来工程建立人才库是学会其中一个重要任务。为了推广工程师的专业形象,学会在社交网站推出多个短片系列,包括介绍初出茅庐工程师的《我的梦工程》、介绍中层工程师的《十载‧「工」情》系列等,希望透过不同分部的工程师现身说法,以简单、直接、生动的方式介绍工程界吸引之处,描绘工程界的未来工作愿景及晋升阶梯,说好工程师故事,吸引年轻人以工程师为他们未来的志向,成为行业的新力军。

与时并进 追求卓越
学会力臻改革,以追上时代步伐。未来将依照策略性「专业维新」路线图,针对数码化、加强会员服务、提升专业、促进创新和检讨管治的五大范畴,以行动回应会员对学会服务的期望,为学会专业、传统的形象注入活力。

随着政府加大基建工程的投资,香港未来十年的工程量将会显著增加,工程师未来的发展空间亦无可限量。         

会长卜国明工程师:「时光荏苒,自学会前身香港工程协会成立以来,已历七十五载。香港从渔港、转口港、工业发展,到今天的国际大都会,工程师为社会的升级转型默默付出。香港工程师学会将继往开来,继续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建设更美好的香港。」              

作为代表工程界的专业团体,学会将继续为业界谋求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致力维护学会及业界专业形象,并以追求卓越的态度,努力推动工程界及香港的发展。

地址:香港铜锣湾记利佐治街1号金百利9字楼
查询: 2895 4446
传真: 2577 7791
电邮: [email protected]
网址:www.hkie.org.hk 

Facebook: TheHKIE
Instagram: the_hkie
YouTube: HKIE Channel

香港工程师学会

 




学会2022/2023年度执行委员会及秘书长
学会2022/2023年度执行委员会及秘书长
1947年,香港工程协会成立
1947年,香港工程协会成立
学会组织英国访问团
学会组织英国访问团
学会积极筹备活动,培育工程、数理人才
学会积极筹备活动,培育工程、数理人才
学会积极筹备活动,培育工程、数理人才
学会积极筹备活动,培育工程、数理人才
学会积极筹备活动,培育工程、数理人才
学会积极筹备活动,培育工程、数理人才
学会积极筹备活动,培育工程、数理人才
学会积极筹备活动,培育工程、数理人才
学会会长卜国明工程师与英国能源学会续签资格互认和合作协议
学会会长卜国明工程师与英国能源学会续签资格互认和合作协议
学会周年大会
学会周年大会
2021年,时任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钟国辉工程师与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建设签订互认协议
2021年,时任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钟国辉工程师与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建设签订互认协议
学会组织英国访问团
学会组织英国访问团
学会组织英国访问团
学会组织英国访问团
学会组织英国访问团
学会组织英国访问团
学会组织英国访问团
学会组织英国访问团
学会组织英国访问团
学会组织英国访问团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