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运违法被告九成入罪

最近一个月,不止一宗涉及社运期间的街头冲击案审讯,被告获判无罪,而且原因都与警员口供被法官质疑不可信有关。不过,有跟进这些审讯的知情人士提醒,看问题不要看表面,见到有几个人脱罪,就以为以身试法风险不高。 

  衔头冲击被告脱罪的个案,较瞩目一宗是早前有人被告暴动罪,辩方质疑警员对现场救护车的描述不一致,最后法官认为证人无法清楚证明被告涉案身分,在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下判无罪释放。

质疑警员不可信是惯技

  除了这宗案件,其后包括有区议员被告袭警等的个案,警员都因为口供被质疑,被法官指为不可信或不可靠,最后被告获判无罪。这些判决之后也惹起争议,质疑法官的决定,要求当局上诉等。

  先不说法官是否有倾向性,知情人士认为,打这类涉及袭击或混乱场合的案件,其中一个常用惯技就是证人的口供是否可信。这样打官司的逻辑好简单,就是当时真系有发生违法,但你点肯定系我当事人呢?对普通人来说,要在这种状况下记忆事发过程,又要经得起律师盘问,难度非常高,很多电影中律师都是靠这招为有钱打官司的富家子弟脱身。

 

  就算是受过训练的警员,律师要问很多现场细节,其实都答得清楚;不过,香港法律采无罪推定,有宁纵无枉的倾向,举证作供虽然难,但控方都要满足要求,故此,质疑证人不可信就成为打街暴案件最好用的手法,有几宗案件都成功推翻。

  每逢有检控失败的案件,媒体都会注重,部分更突出警员不可信的评语。不过,知情人士直言分析事情不能只看感觉,因为感觉可能受背后的安排影响。如果根据数字,社运引发的检控,现今入罪率其实接近九成,一旦出事,被告罪成机会绝对不低。

「断正」认罪坐监无人知

  为甚么脱身个案的感觉与实际有这样出入呢?关键在于律师的策略,用已审判的案件计,当中不少个案是「断正」,即是证据非常明确,譬如有录影为证,根本无得拗。遇上这些案件,律师就会建议被告认罪。由于审讯过程没有甚么内容,更加没有警员不可信的煽情标题,往往不为外界注意,正是坐了监都无人知。

  扣除了俯首认罪的个案,拒认上庭的案件,现今大约是六四比,所以就算律师认为有得打,被人告入罪的风险仍然不低。

  知情人士说,有些人识得法律,自己不会犯,但就鼓动他人去做,他们的说法是否可信,不能只看一面之辞,也不能只看个别例子。留意的是,自从《国安法》出台后,挑战法纪的人数大减,警方应对力量相对增强,出来犯法博警察证据不足的风险已大大提高,见人宣扬大肆脱罪的个案,最好还是自己想清想楚,不要一时冲动,变成日后追悔。

齐秀峰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