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生不宜帮手检测的怪论

  本地确诊人数进一步回落,控疫情况大体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确诊数字回落缓慢,加上归零后还有安全观察期,已令不少行业的经营者叫苦连天,只是怎样能令民生回复正常,部分本位至上的医学界就成为拦路虎。

  自愿检测落实慢

  七月份疫情复发,政府推出限制社交的措施比第一波时还要加辣,令到各行各业大受打击。昨日,有旅游业界登广告向政府诉苦,美容业界又就在议员带领下召开记者会,争取可以宽限。

  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强,从不同国家在放松防疫后都出现反弹,防控实在不能掉以轻心,令宽限变成做又难,不做又难。进退维谷下,本来最正路做法是增加防控立体性,以不同措施建立防线,减轻完全依赖限聚令、禁堂食等减低社交措施的压力。可惜,无论是自愿检测抑或港康码,都是只闻楼梯响,未见人下来,声称下月启动的自愿检测,在安排人手上仍有诸多杂音。

  香港想推全民检测,安排到内地机构来支援,三两招就完成基本设施,然而,在落区物色地点和人手,却一直未完成。日前有指检测会由医护进行,当中会安排医科生参与,于是身为医生的立法会议员郭家麒又出来炮轰,指取样有风险,做法不负责任。

  市民风险谁关心

  郭家麒是直选议员,他批评安排医科生取样不负责任,不知是代表市民抑或医界观点。从市民角度,当然是检测早日进行比较好,人手怎样安排不是他们的考虑。从医界上说,现时新冠肺炎确诊者在他发言时跌至三十宗,就算隐形病人数目多十倍,遇上的机会率只是一千六百分之一。在有防护装备下,中招的风险其实有多大呢?

  做医生本来就是有点风险的行业。听资深的政府医生说,当年他做胸肺科,坐在偌大的诊症室,病人入到去要坐在成丈外看病,皆因有可能染上肺痨的病人传染性不低。至今为止,因为取样染病的医护个案极少,若然说医科生经训练后不宜替市民取样,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呢?

  郭家麒是医生,他说取样是高风险安排,很多人听后都信以为真,然而,他的论据是甚么?有甚么科学理据支持呢?抑或凡是涉及医生利益的议题,他都以行业本位利益思考呢?从市民角度,不少前线基层如做清洁、接触大量人流的服务工种,承受风险又如何呢?他们是否有需要获得免费检测,协助控制感染机会呢?

  不单应付第三波

  要迎抗新冠肺炎,现时希望有疫苗面世,但估计面世还需要几个月,随后还有生产需要时间,较多人注射可能已经是半年后的事。在这段期间,若然遇到再有社区爆发,有大量检测和电子追踪,就减少全面停摆或控制社交的需要,所以测试和港康码不单为应付这一波疫情,还要为未来抗疫做好准备,无奈是落实过程中让人看到的「香港速度」,与过去似乎已经大不相同。

  齐秀峰




郭家麒(小图)批评安排医科生取样不负责任。
郭家麒(小图)批评安排医科生取样不负责任。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