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戴钢盔你就儍
《港区国安法》实施,成为本地一条重要法例。由于法例以全国性法律颁布在港实施的方式推行,如何做到依循规矩,就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过去一段时间,本地出现不少争议性的做法或言论,新例是有针对性订立,旨在打击这些行为,各方都有必要作出适当检视,以防堕入法网。
书商送检免冒险
据报道,近日有书商把通识科的课本自动送检,以确保内容符合《国安法》,送检教课书有部分内容亦被删走,譬如有关三权分立、公民抗民等题材。事件自然引起教育界关注,要求当局澄清,又质疑做法有违通识教育多元思考的性质。
对于通识课应该怎样教,近年有不少争议。有教界人士以学术自由作为理由,反对设立太多规范,但也有教育界人士认为中小学是基础教育,不应漫无目的过分自由,否则变成游谈无根,有害无利。亦有指现时的通识变成时事讨论,与原先着重教导多元基础知识的想法不同。
要说通识科怎样教,争论可能还要再拖三几年,但送检与否则是当前要做的决定。从书商角度,教科书的内容不能出错,否则误人子弟,责任重大。至于何谓不能出错,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合法。以公民抗命为例,若然是在大学法律系,可以从法理或哲学层面探讨其价值,但若在中小学层面,要么是少作讨论,要么就要以否定为主,因为基础教育的主流,应该是教人守法,尊重法治,而不是以挑战法治为主。
过去,类似的争论持续,大家仍然可以慢条斯理去看待,然而,自七月一日新法例实施,凡涉及国家安全的议题都有可能跌入管制范围。以前讨论《廿三条》立法,会以行动作为订罪标准,但因应近年港独等思潮涌现,《国安法》范围明显宽广,所以如果没有寻求足够的法律保障,就等如是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下。
学生代表急请辞
同样情况近日屡见不鲜,像港台把离港的罗冠聪言论下架。还有新近发生在港大学生会登报事件上。事缘上星期学生会在报纸登了头版广告,题为「致香港人:愿我们以生命回报自由」,很多人骤眼一看,都会问当中的内容,有没有可能违反《国安法》呢?这样的问题若果问律师,相信不是个个都敢答,因为新法实施一个多月,未有判决案例,轻举妄动有可能变成以身试法。
在广告见报后,有引述港大学生会刊物《学苑》的消息,指有两名文化联会评论员的成员因为不认同做法请辞,理由是担心通过拨款登广告有法律风险。有网民因此质疑两人的做法是不捍衞自由民主。
事后有指,两人曾在投票时提出反对,主要不是他们亲政府,而是担心有逮捕风险。看来,两人辞职是见阻止无效,有反对纪律还不够,最终决定请辞划清界线,以免日后出事上身,做法等如像几个泛民元老在法例通过前宣告淡出政坛或反复接受外媒访问,表明反对港独,是「戴头盔」自我保护的方法。
激进人物不乱讲
环顾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有涉及国家安全的法例,就算在西方民主国家,这些法例都订得很森严,一旦跌入法网往往就无情讲。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过去经常批评政府,甚至罗织罪名的激进人士,都纷纷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部分甚至索性潜逃外国。近日,有激进路线的头面人物被警方以新例拘查,虽然当事人大把钱财资源打官司对抗,但言论表现都一直非常小心,说明在今日的环境下,连精人都不敢胡乱出口,像书商或者有名有姓的市民,若然还不懂替自己「戴头盔」,是不是天真得有点儍呢?
齐秀峰
架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