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危为机 要有Can Do精神

  内地协助香港加强监测的人员到达,昨日开始视察环境。同一时间,坊间就出现些窃窃私议,对有关安排提出质疑。只是,这些挑剔至今似乎还无法引起公众共鸣。

  冷言质疑乏共鸣

  内地协助香港加大检测能力的人员到港,个别负责人还接受了官媒访问,谈谈他们这次的任务。在中央防疫人员到港前后,包括两名医生议员在内的本地医护就发表声明,要求来港医护人员若涉及专业工作要获得资格认证。有人亦提出,获得检测合约的机构中是否有医务化验所的许可。

  在专业以外,也有人质疑大量检测会否造成所谓的「假安全感」,反为不利防疫,部分人就提出让内地检测人员来港协助等同开了不良先例,甚至搞出日后病人开刀被人非法割肾的恫吓说法。

  一向以来,香港都是尊重专业的地方,内地人员检测要尊重本港法规,这点政府必须要做好把关。然而,现在流传的这些质疑,不无本地主义以至散布恐慌的感觉。这些说词若在平时,或者已令特区政府陷入政治危机,然而,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出现,公众对种种疑虑似乎无感。

  要真正帮到市民

  为甚么市民会出现这种和「专业」人士不同的反应呢?最直接的解释,是内地的防疫成绩经过实证,以至上月本地疫情爆发时,不少人北上避疫。港人最务实,专业人士想划地为牢,市民就觉得内地防疫有一套。

  港人挂在口边有句话,说多无谓,最紧要实际。业界包括两个医生议员提出诸多意见,但除了对内地协助提以不信任外,他们拿出了甚么实际有用的方案呢?坦白说,作为业界代表,医疗界议员在今次疫情中,完全没有任何符合公众利益的方案提出,另一位医生议员的情况也差不多,除了反对和质疑,基本上没有甚么真正做过。

  站在市民角度,本地检测能力不足,医生叫人不要随便去做检测,听来令人觉得是无知百姓搞乱局。然而,从公众角度,同一座大厦或屋苑有人确诊,大家都想知自己是否中招,公司要求出示证明等,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专业人士不能帮手解决问题,却高举甚么「假安全感」之类的学术名词来交差,试问普罗大众会有共鸣吗?

  真正专业在无私

  香港人的专业精神,是赖以成功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应该建基在无私的基础上。内地制度和香港不同,也曾有过不足的地方,然而,在今次抗疫的道路上,内地做出了很好的成绩,所以任何批评都应以科学和事实作为基础。正如一位国际级医界猛人说,港人的狮子山精神,就是抱着事事Can Do的态度,吸收人家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只要能够做到有容乃大,香港一样可以像过去遇到挑战,做到转危为机。

  




内地检测支援队到大埔太平工业园,有人举牌「反对」。
内地检测支援队到大埔太平工业园,有人举牌「反对」。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