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炒戴耀廷有理有据

  港大校委会周二开会,讨论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的教席安排,结果以大比数决定「炒鱿鱼」,事后戴耀廷表明会向校监、特首林郑月娥上诉。港大今次经由专责小组,然后再由负责学术的教委会、以及校政的校委会走完三部曲作出这个决定,过程中教委会作出戴耀廷有失德,但不是炒他的好理由结论,但最后教委会仍决定请他「执包袱」,有大学中人就笑言,这是意料之中的合理战果。

  自己人判罪不致死

  大学中人说,戴耀廷在校内有其撑腰者,早前他因为煽惑罪入狱,外界有强烈声音要辞退他,但校长张翔明知这是烫手山芋,于是成立独立的小组跟进,还请了经验丰富的王于渐主持调查,之后把结果交给教委会。在教委会内,戴有不少撑腰人,故此一直未能落下决定,有人还倡议要等他上诉后才再处理。

  后来,有人提出港大的决定不应依附于法庭裁定,应该自行裁定他的言行是否有问题。由于戴耀廷公开倡议违法达义,教委会中就算有很多人想挺他,但总不能说鼓吹违法没有问题,于是就得出他有失德,但不是炒他的好理由。言下之意,即是他有犯错,但罪不致死。

  教委会认为戴耀廷罪不致死,为何这位大学中人早就预料高一级的管治架构校委会极有机会判处「极刑」呢?最直接的因由有一个,就是成员组合有不同。教委会成员不少是大学教职员,部分还与戴耀廷认识,有些人与他理念相近,有些人会物伤其类,这类态度在讨论过程中已显露无遗,用评论界常用说法,有点是自己人审自己人,判刑会不会容易从轻呢?

  校政问题不涉学术

  相反,校委会由校外人士组成,性质偏近监督多一些,他们部分人对大学的校风也有意见,所以有倾向从严。事后消息指出,今次除了学生代表和前校友戴健民外,几乎一面倒都赞成炒鱿,说明这个结果并非不能估计。

  教委会的结论等同判戴耀廷罪成,只是不赞同用极刑。然而,教委会在职能上只是负责学术,校委会才是负责校政。既然他有失德,炒不炒他就不是学术问题而是校政问题,所以根本很难挑战决定。戴耀廷知道结果后声称这是学术自由的终结,实际上他被辞退是因为鼓吹和参加违法行动,与学术探讨根本没有关系,他的声称只是掩盖校委指他失德的事实。

  大学中人说,本来是否炒戴耀廷,是由他罪成入狱引起,按照这个路径,若然日后他上诉成功,会对教委和校委的决定有影响。然而,现在教委不理法庭裁决,直接裁定他有失德,等同斩断案件和港大决定的关系,他的撑腰人想帮他,最后倒有可能令他翻案无门。

  上诉再显「捉虫」性格

  戴耀廷失去教席,自知翻案无门,但仍想「跌落地执把沙」,声言会向校监、亦即是特首林郑月娥上诉,搞鬼的是上诉结果未出,他又先断言不会成功,还表明此举纯是想拖林郑落水。大学中人认为,戴耀廷有伙驿动的心,经常耐不住寂寞,有时行事不免自作聪明,像这边上诉那边又讲明是旨在「玩嘢」,这种向观众提前剧透的做法,是不是反映了其喜爱「捉虫」的性格?

齐秀峰

架势堂




戴耀廷表明会向校监、特首林郑月娥上诉。资料图片
戴耀廷表明会向校监、特首林郑月娥上诉。资料图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