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想限聚三星期、三个月抑或三年?
香港第三波疫情仍然失控,周日确诊一百零八人,人数大增,对医疗体系构成压力。政府缓慢地加强抗疫措施,追不上疫情爆发的形势。
北京在六月十一日爆出第二波疫情,北京用了二十六天就将确诊数目归零。上周三新疆乌鲁木齐突然爆疫,到单日确诊十七宗时已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乌鲁木齐和北京一样,全市大规模做核酸测试。乌市不同地方是采取比北京更严厉的停摆措施,大部份公共交通工具停运。相对而言,香港抗疫措施就十分宽松。
第一,既无强制检测,亦无法解决检测瓶颈。听医生朋友话一个真实个案,重灾区慈云山一间餐厅有员工中招,该餐厅一个侍应怕自己染疫,急到政府诊所要求检疫。但诊所告诉他收集深喉唾液样本的樽仔都无,叫他迟些再来。若这个案发生在北京或乌鲁木齐,一定要求强制检测,不检测不可以走,但香港连高危人士自愿检测也应付不了。
在社交媒体上流传一条影片,疑揭露负责检疫病人深喉样本的衞生署化验室出现饱和情况,化验室走廊上放满一箱箱、一袋袋等待处理的病人深喉唾液样本。积压样本,意味着可能染疫者不能尽快验出,还在市面上自由走动,播疫风险大增。
香港检测力不足,是早两个月未有积极扩容的结果(北京就利用四、五月疫情平静期大量提升检测能力)。内地明显有巨大检测能力,若交内地检测,马上可解决问题。特区政府不愿直接把样本送内地检测,明显害怕政治压力。早前政府为扩大检测力,透过三家公司为四个高危群组检测病毒,当中两家公司是内地的华大基因和中国检验的子公司,他们会在香港的子公司做检验,但亦被反对派大力批评,反对派议员郭家麒指上述做法「出卖港人、出卖香港产业」,担心生物辨识资料会「送中」,要求煞停。
政府若把深喉唾液样本樽仔用条码分类记录,樽上不直接附上个人资料,即使送内地检验,也不会外泄私隐。问题是政府在疫情危机下,要有政治意志去解决问题。解决了检测瓶颈,就可以做大范围检测。
第二,不分高危地区难以控疫。内地把高危地区分出来,列为红区,封闭管理。香港即使不封闭社区,也要分出高危地区。今次疫情其中一个爆发点是慈云山港泰护老中心,令慈云山特别多人染疫,旁及附近地区。如今一家大型速递公司已拒绝派件到慈云山、黄大仙和钻石山区,相信是避免员工感染,其防疫意识比特区政府还要强。列出高危地区,呼吁减少进出那些区域,可以阻慢疫情散播。
第三,部份豁免检疫人员是播疫漏洞。今轮爆疫后,坊间矛头指向政府豁免部分人士入境检疫,传闻把高危人群锁定为「大陆人」,说大陆人来港播疫。其实大陆疫情平静,染疫人极少。真正高危的、是来自一些高危外国地区的豁免十四天检疫人员,其中包括机组人员和船员。有医生指出,部份船员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等高危地区,豁免他们检疫入境就出了播毒漏洞。政府应知道出了问题,周日起要求换班船员来港前四十八小时内,在出发地接受病毒核酸测试。
总的来说,香港抗疫状态仍然比较宽松,又多政治考虑,不是用严格科学化的方式决策。
内地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比较乌鲁木齐同香港的抗疫手法,说乌鲁木齐迅速重拳出击,开展大排查,「应检尽检」,背后是中国政府「持续接近零病例」的决心。而香港早前采取策略是「应症就诊」,不是迅速扩大检测,背后是基于香港将病情控制在「低水平」而非「清零」的理念。这样长期波动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可能会更高。
张文宏说得客气,香港抗疫松散要付出代价。北京爆疫后二十六日归零,香港爆疫后三个月后能否归零也有疑问,若疫情失控就要实行全面的禁足令。弄不好如美国那样全面失控,搞三年都搞不掂,社会经济代价惊人。有时讲政治不讲科学,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卢永雄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