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还是做父母的最惨
周四有两个年轻人逃亡的故事,一个逃亡成功,一个失败。不过,无论是是成败,结局都令人神伤。
一、工程师飞机上被捕。在七一游行日,有男子抢犯,用利器插伤警员肩膊,其后有人举报,该疑犯欲乘搭夜机逃往伦敦,在飞机起飞前被警方拘捕。涉案人是黄姓工程师,两年前在港大土木工程系毕业,现任职私人机构,他与父亲住在慈云山公屋。
黄父接受媒体访问时认为是港大连累了他的儿子,他说:「大学不时举办活动,邀请毕业生参与,如果不去,可能会被人排斥。」黄父看来是一般草根阶层家长,望子成龙。儿子本来是大好青年,进入了高尚学府,成为专业人士,父亲老怀安慰,但一觉醒来,儿子涉嫌袭警被捕,恐怕会被控以重刑,最伤心的莫如这位家长。
二、罗冠聪成功逃离香港。香港众志成员罗冠聪,此前已有传闻说他已离港,他最近发表声明说自己离开香港。罗冠聪在社媒上留下感性言语:「今次一别,未知归途何期……愿他朝有幸,半生归来。」
过去几十年,我见尽不少流亡海外人士,从魏京生、严家其、吾尔开希等,他们本来都是条件极佳的社会精英,却因为政治问题流亡海外,成为可有可无的异见份子,下半生就此玩完,恐怕罗冠聪亦难逃此一命运。
二○一四年,罗冠聪、周永康及黄之锋占领政总前地,拉开占中序幕,后来在二○一七年因非法集结被判入狱。当时《纽约时报》访问了罗冠聪的母亲林素兰,林素兰原籍广东,家境贫寒,一九九九年带著三个儿子一起移民香港,希望儿子可以过上较好的生活。林女士离了婚,作为一个单身妈妈,住在公屋,靠做清洁工和打散工赚钱,供儿子们读书。她说:「我的期望就只是要罗冠聪乖乖读书,不要吸食白粉,不要赌,都是最低的要求。」当时听到罗冠聪在大学成为一个民主团体的领导人,她表示反对。她说:「我不过是想要安定。」最后罗冠聪热烈投身社运,与母亲的期望背道而驰,又一个基层家长望子成龙梦碎,如今要分隔两地,很难相见。
过去的十年,香港的社会运动,由变得激进开始,到二○一四年变成违法,到去年的反修例运动,更变成暴力,情况一步一步地恶化。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在学校内充斥著港大副教授戴耀廷的「违法达义」思想,认为为了公义的目标,即使犯法也没有问题,说这「法治最高标准」。这种歪理变成了正朔,老师奉如圭臬,以此教导学生,教出一批又一批以犯法为时尚的年轻人,最终把他们送上绝路。
无论是戴耀廷或学校的老师,有否想过他们这种行为,会对学生的父母造成多大的伤害?父母送孩子到中学大学,是想学校将孩子教好,但估不到的是,正正是学校将孩子教坏了。很多人已经说,读国际学校或在外国读大学的学生,比较抗拒暴力示威活动,这真是香港教育的悲哀。想学法治,我建议老师和同学读一读英国上议院司法委员会前首席资深大法官Lord Bingham所写的小书《The Rule of Law》(法治)。他在书中对法治提出一个很简单的定义:任何人或当权者,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同时享受法律给予的保障。法律是要公开制订,无追溯力,由法院公开执行。Lord Bingham坚持法律必须一视同仁,人人平等,无论是市民和政府都要遵守法律,违法者必定受罚。这是一本很简单的小书,用浅白言语概括了法治精神,其中的要义是守法,当人人都遵守法律的时候,社会的纠纷就可以用最公平合理的方式去解决。
这种守法观念,与戴耀廷所讲的违法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香港的老师是时候要醒悟过来,拒绝违法达义的错误思想,重新学习甚么才是真正的法治,不要害死孩子、害死家长了。
卢永雄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