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广场】香港具金融医疗+AI潜力 报告吁创科局积极统筹
人工智能近年加速商业化,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国际竞争激烈,人工智能更成为竞赛焦点,香港是否有足够竞争力,参与这场科技革命?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刚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港过去打下良好资讯科技基础,金融和医疗行业更有产业和数据优势,如及早规划,积极扶持发展人工智能,有望奠定区域金融科技中心和医疗人工智能应用中心地位,拓展香港发展前景。
政府角色和数据治理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对人工智能发展,早有系统性的研究;2018年8月曾与牛津大学联合发表报告,指香港产业和就业结构易受智能化冲击,呼吁香港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浪潮。该智库今次发布《香港人工智能发展策略研究》,进一步研究政策的实现路径,并提出二十多项政策建议。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主任杨荃荃指,研究对比了国际及内地的人工智能发展策略,以及香港创科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要发展好人工智能,需政府调整定位,以更积极「宏观领导者」角色,制定全面人工智能发展蓝图。
报告建议创科局属下,增设人工智能办公室及外聘专家团队负责制定蓝图,再通过督导委员会落实到各部门执行。报告建议政府要承担「需求创造者」角色,建立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政府,制定全面策略,实现从电子政府升级到智慧政府。杨荃荃说,累积数据为发展人工智能的前决条件。
报告指出,香港良好的资讯科技基础,累积优质历史数据,但要有效开放及利用数据,则必先建立可信之赖数据治理。建议政府尽快完成《个人资料(私隐)保护条例》修订,加强对数据当事人的控制权,建立数据控制者及处理者的问责关系。更重要是,成立专门的数据治理委员会,以制定数据治理策略。
报告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并非独立产业,人工智能发展原则之下,需要藉赋能百业,才成就更多愿景。金融和医疗作为香港传统优势产业,以人工智能赋能,可提升香港竞争地位。
「AI+金融」助金融中心
研究指,调研发现香港具备发展「AI+金融」的巨大潜力,前提是对整个金融行业加入崭新的催化剂,扶植本地中小型金融科技公司。研究发现,本地中小型金融科技公司的困难症结,在于突破公众信心。
研究认为,香港政府作为最大使用者,应尽力与初创,并肩开展业务,为初创建立实绩和口碑,令市场乐意使用创新科技成果。报告建议政府制定开放应用场景的路线图,进一步放宽现有公共部门采购政策、建立专责联系的创新机制,再延伸至私营市场。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林晓燕指,研究亦提出香港医疗人工智能应用中心(Health AI Solution Hub)概念,以推动「AI+医疗」,加强香港医疗发展「AI+医疗」(长年累积的临床医疗数据、复合型医疗人才等),以吸引全球资源汇聚,产生集聚性效应,让「AI+医疗」研发和应用落地并输出国际,并惠及香港医疗系统。
医疗数据涉及私隐问题,报告建议设立独立医疗数据管理机构,由数据治理委员会领导;负责管理、开放、保护医疗数据,以及与协力厂商机构合作。同时建议对商业机构,采取付费使用数据安排,规定数据使用费收入回馈政府,用于公共医疗服务。
资金和人才需到位
为实现上述目标,报告建议通过资金支持、加速研究成果商业化,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以支持人工智能发展;包括:
(1)建议香港以外汇基金成立创投母基金,一定比例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或应用之本地初创企业为投资对象;
(2) 促进官产学研的有效协作,政府资助审批委员会中引入能深入理解技术前景的专业人员,加速审批流程;
(3)教育方面,建议推出「认证科技教育者计划」,为教师提供科技教育培训,以及成立香港人工智能学院,与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企业形成定向培养机制等。
创科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