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长者倒毙公屋无人知 邻里关系冷漠须改善 | 社论
老有所终,死有所送,是基本伦理,但昨天石篱邨一名独居长者倒毙公屋内多时,房署职员始登门收回单位,才被发现尸体已变白骨,事件令人扼腕,反映独居长者苦况,既无亲属关心,也无邻里理会,生死无人知,孤独告终。由他欠租,到被终止租约,以至房署派人上门收回单位,至少维时3个月多,期间署方联络不上老翁也不感奇怪,不见其踪影也少理,可见官僚程序的冰冷无情。
本港偶有发生独居长者猝死家中事件,宏观而言,这是都市化后邻里关系变得疏离的后遗症。旧时社区以唐楼木屋为主,居住环境虽然挤逼,但邻里互相照应,共享资源,形成强烈社群意识,然而步入都市化后,居住空间变得更为私隐和区隔,限制了邻里的互动,同时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兴起,也改变居民的互动模式,削弱真实的人际纽带。
诚然,政府现有「关爱队」可以凝聚社区资源和力量,探访有需要的独居长者,甚或协助安装平安钟,以防突发紧急事故。但即使如果关爱队积极洗楼,寻找隐蔽个案,仍或会有漏网之鱼难以触及。其实要重建邻里关系,除了要靠政府或地区组织筹办活动,为居民搭建认识彼此的平台,最基本就是对人多声问候关怀,视邻如亲。政府亦要加拨资源,宣传守望相助的精神。
辛正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