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历史文物就在眼前活化防空洞非空想 | 社论

  有时独特的旅游景点就被荒废在眼前,有待当局打破习惯,发挥想像力,活化成适合当下用途的场所。近日有立法会议员建议,将本港的防空洞及相关军事通道,活化成生动的旅游素材和历史教育场地。这建议确实符合「无处不旅游」的概念,而且中外早有成功改造的案例,值得港府考虑和借镜。

  防空洞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却不在古迹办的「政府文物地点」名单上。据政府资料,现时有26条废置防空隧道,位于港九两岸的旧日战略位置,惟不少已因土地上的发展和勘察结果,被局部或完全填封,不易活化。不过目前尚有香港仔工业学校,以及油尖旺加士居道的防空洞未被填封,如需重新使用,相信较易巩固和加设基本设施。

  其实防空洞旅游在中外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如英国伦敦克拉彭的二战防空洞,旧时曾被用作收容所,现时则改建成餐厅;而内地重庆大量的防空洞就在「山城洞天」改造行动中,升级成博物馆、商用舖面,甚或停车场,帮助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满足民生需要。其实现时本港寿臣山深水湾径的防空洞亦以短租形式,出租作私人酒窖和会社之用,先例已有。若然当局能全面评估活化防空洞的可能性,相信发展潜力不轻。

辛正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