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斗得越劲 水放越多 | 巴士的点评

  特朗普将在明年1月上台,中央严阵以待应对,其中一个重要部署,是提振明年的经济。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周一召开会议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会议结果大有文章。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这次政治局会议释出多项重磅信号,第一,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特别是当中有「更加」两个字。第二,时隔多年再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第三,首次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把稳定股票市场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第四,「将大力提振消费」放到更靠前更重要的位置。

  资金是经济之母,所以今次会议最重要的是,时隔14年再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明白这9个字的重大含义,就要先明白中国货币政策的分类。国家货币政策的基调由紧到松,可以分为5个区间,包括「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当中「稳健」是中间位置,两边就是从「从紧」到「宽松」灵活调节。

  14年前,中国还在实行「适度宽松」的政策,但在2010年10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我国的货币政策由之前的「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这就是货币政策转为收紧的节点,主要为应对通胀。但14年后的今天,又进入另一个「适度宽松」的阶段。

  或许有人会说,其实过去一年国家的货币政策已经走向宽松,现在再提「适度宽松」,恐怕没有甚么实际意义。

  这个想法并不正确,凡事「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按上述的5个分类,从2020到2024年这4年的货币政策定性是「稳健」,虽然实际上偏向宽松,但是没有可能在一个「稳健」的政策定性中,推行大量放水的政策。但如今中国货币政策正式调节至「适度宽松」,等于是为一个放水时代打开序幕。内地以放水救巿支撑经济,传统工具有很多,包括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息甚至是一系列投放资金的政策工具,相信明年这些工具就会陆续出笼。

  很多人都关心,面对特朗普势凶夹狼的货易战,中国有没有足够的工具,放水放得够不够。其实中国还可以出招的空间多的是。首先从上述的定性来说,现在还未去到最后的「宽松」定性,到时才是大放水的时候。

  其次从政策工具而言,假设美国真的是对中国实施累计增加60%的关税,而中国亦反制对美国商品增加60%的关税,中美贸易陷于停滞,对中国的GDP当然有冲击,到时中国就会祭出最强大的放水手段,进入全面「宽松」阶段。别的不说,单是好像美国的量化宽松,都已经有很多不同的工具可供参考,从将指导利息降至零,到大量印银纸去购买债券甚至股票,这些在美国、欧盟以及日本早有先例。

  最关键是中国的通胀低,美国的通胀高。中国11月的通胀只有0.2%,而美国的10月通胀就高达2.6%,美国的明年通胀预期更高达3%。贸易战打起来,中国可以大力放水,推高一点通胀都没有所谓,但美国放水的空间极其有限,其通胀本来已经高,再大力放水,恐怕会有灾难性的通胀来临。这方面中国有空间、有优势。

  未来可能出现一个奇怪现象,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中美打得越劲,国家放水的力度就越大,这是投资者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
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