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公共财政亮红灯 | 中环High Tea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周一预告本年度财赤会较年初预算的481亿元,倍升至约1000亿元。财赤飙升,当然引起公众关注及社会热议,然而要检视香港公共财政状况是否稳健,并不能单看财赤一项,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整体的财政储备和公共开支及收入的水平。
单看财赤,不能见到香港财政的全貌,香港面对的公共财政风险要看不同的数据。根据2024-25年度的财政预算,政府总开支预计为7769亿元,而在原来预计赤字会达481亿元时,财爷估算到了明年3月底财政年度结束时,香港的财政储备会跌至6851亿元。在财赤倍增后,财政储备水平亦会下调超过500亿元,这些数字显示到了明年3月底,我们的财政储备不足以支付政府一年的财政开支,这种情况能不令人担忧吗?
特区政府在前特首林郑月娥任内,整体开支连连上升,加上因疫情经济下滑,收入下跌,结果埋下今天香港公共财政亮起红灯的种子。
香港这几年公共财政不继恶化的轨迹,从比较近年的数据便可见一斑。在2017-18财政年度,政府整体开支约为4900亿元,当年的财政储备是9520亿元,差不多足以应付政府2年的总开支。林郑月娥在2017年7月上任,到了2022-23财政年度,即她离任的年度,政府总开支飙升到8073亿元,比5年前激增超过6成,但财政储备则跌至约8347亿元,只足以支付政府约1年的公共开支。在仅仅5年中,我们的公共财政状况有如此重大的转变,当然有疫情的因素,但政府开支激增亦源于上届政府推出了一些带来大额经常性开支的政策措施,令到政府支出走在只升不降的轨迹上,这是特区政府财政当前面对的一大祸心。
香港公共财政走入寒冬,政府要节流,更要敢于作出一些可能不受部分持份者欢迎的决定,例如是否可以从公务员编制和薪津方面入手,找出节流的可行性方案等等,这都是官员们必须勇于面对的管治手段。今日官员们不勇于面对问题,只会令香港的财政情况加剧恶化,到时要应对问题就会难上加难。
面对挑战,官员们都要迎难而上,不要让香港陷入危机。
黄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