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搞房屋要有弹药在手 | 巴士的点评
特区政府公布《长远房屋策略》新一份周年进度报告,推算未来十年总房屋需求为43.8万个单位,因应将未来十年总房屋供应目标定于约44万个单位。见到政府在淡市的时候,仍然放胆规划、长线造地,就让我想起十多年前的一个故事。
话说2000年科网股爆破,楼价开始下滑。2003年香港爆发沙士,成为推冧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特区政府早在2002年11月已推出「孙九招」,暂停土地供应,全面停售居屋,政府兴建和出售居屋的部门都要执笠。
到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海啸,大公司纷纷倒下,美国联储局推出惊天放水方式救市,到年底金融市场开始稳定下来,而内地亦都推出4万亿救巿。当时我就感觉到,香港买楼的气氛开始热烈起来,就和政府的高层提起,政府应该考虑重售居屋,但那位高层官员不以为然,认为香港最大的问题仍然是要恢复楼市的信心,他说一推居屋就怕楼巿会再次急跌。事后看来,当时拯救楼巿的做法矫枉过正,全面停止土地房屋供应,加上美国减息加上量化宽松,造就了楼市十年大升浪,浪潮到来,猪到飞上天空了。
美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当时将利率减至零之后,有中央银行家分析,联储局一有机会要开始加息,至少将利息加至1厘楼上,这等如储子弹,万一经济再急速转坏的时候,还有子弹可以打出去,还可以再减息。
特区政府规划房屋策略,亦都应该有同一个思维。香港地少人多,未来亦都有庞大的发展需求,长线对土地的需要庞大,在巿差的时候可以停止卖地,但不应该停止造地,造地就等于储蓄弹药,在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打出来。
最近有意见认为,政府应该要小心土地和房屋供应过量。对未来房屋土地供应过多的担忧,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推冧楼市。政府可以造地而不推地,政府可以建楼而不卖楼,这样对楼巿的影响相当有限。
第二,影响公共财政。的而且确,造地不卖有财政压力,但考虑香港的造地成本,究竟是会越来越平,还是越来越贵?今天不造地,明天要造的时候可能就更贵。至于财政缺口,可以考虑用发债等方法来支持。
建议政府小心土地供应过量虽然是善意的提醒,但吸取当年「孙九招」的教训,政府矫枉不能过正,可以放慢出售土地,但不应该停止造地。
再看这一次政府的《长远房屋策略》进度报告,政府提出长远房策的3个优化方向,包括第一,持续以供应主导和灵活变通的原则,提升房屋供应;第二,完善置业阶梯,促进青年置业;第三,确保善用公屋资源,鼓励公屋租户向上流。
其中灵活变通就是要维持造地,但要因应市场来调节供应。而促进青年置业和鼓励公屋租户向上流,都需要提供居屋这一种公营的、价钱较平的出售房屋。结论是政府为长远房屋供应规划,在造地方面不可停手。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
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