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做好公私营合作 推动香港盛事经济 | 中环High Tea
团结香港基金最新一份研究报告倡议,特区政府成立负责跨部门协调的「盛事办公室」,统筹盛事的申办和筹备工作,这是从架构上去提升政府举办盛事的能力,但除了管治架构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有真正懂得统筹举办盛事的人员肩负这项工作。
过去一年以来,香港举办的盛事有政府主办的,也有非政府部门主办但获得政府高规格支持的,更有主要由非政府或是商业机构主办的盛事活动,但结果和效果都不大一样。
香港民意研究所日前公布了一项「盛事经济」的民调报告,调查透过开放式问题访问巿民对香港盛事的印象,结果是大部分受访者关注举办盛事的成效、会否浪费资源,但对于个别盛事,包括「多啦A梦」展览及国际七人榄球赛等活动,市民的态度正面。
从上述例子所见,政府以盛事作为撑经济的一个方向可行,但盛事要有效推动本地经济,要创造实质的经济成果,活动必需要有口碑和具质素,否则盛事只会变成坏事。
「多啦A梦」展览及国际七人榄球赛等活动获正面评价,是主办单位都有经验丰富的团队负责执行项目。这些机构有人脉、有网络,亦有丰富的市场推广经验,亦有不局限于传统的宣传手法,于是赢得掌声,这些成绩不一定要靠一个政府的统筹部门才能成就。
政府要把盛事经济的工作做得到位、做得高效,必须要有内行的人去推动和执行,抢人才是必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要做好公私营合作。
公私营合作的重要性,亦见于团结香港基金的研究报告,其建议是在于如何善用政府资源为盛事作本地及海外宣传。
在本地的层次是充分利用现有基建设施,包括主要交通干道旁、康文署场馆的幕墙等等设施做宣传,营造全城投入的气氛。海外宣传是充分利用政府的海外机构,包括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贸易发展局及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各海外办事处的协同合作,加强宣传,吸引海外来客。
上述这些宣传建议都是到位的建议,政府纵使未设立或不会设立一个盛事办,这些宣传的渠道实在必须充分利用和善用,不管是由政府主办,或是由非政府机构主办的盛事活动,都应该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宣传渠道为香港盛事造势。
政府千万不要以为使用政府资源为非政府机构举办的盛事出力,会有输送利益之嫌,香港要发展为亚洲的盛事之都,不能没有政府的参与,所以无论盛事是由政府主办或是私人机构主办,政府都要出力,唯有这样才可以更高效推动香港的盛事经济,打造好香港的盛事名片。
黄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