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微胶粒风险显现 全面调查研对策 | 社论
人类使用塑胶,部分变成塑胶垃圾,进入海洋等大自然环境后,经摩擦变成微胶粒,生物进食吸收后,经食物链最后进入人体,危害人们健康,这问题引起各国关注,亦掀起源头走塑和管制微胶粒的潮流。在本港,环保署研究过本港雨水渠与本港海域中的微胶粒含量,结果发现排入海中雨水和海域中的微胶粒含量均远低于国际大都市的水平,加上本港展开计划,推动淘汰含微胶珠的产品,故当局去年底向立法会汇报,已致力推广全民减废及「走塑」文化,并从源头减少塑胶废物流进海洋环境。然而,昨天环保团体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值得当局关注。
「绿色和平」调查发现,本港郊野公园内黄牛、猕猴等动物,粪便中含微塑胶,疑来自即弃塑胶产品,反映即弃塑胶污染或由城市扩展至郊野,野生动物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地点亦可从环境中摄取微塑胶,最终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所谓微胶粒,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固体塑胶颗粒,除了来自塑胶垃圾被大自然摩擦而成,也来自部分冲洗型个人护理及化妆产品中的磨砂去角质粒子。究竟黄牛及猕猴等动物从哪些途径摄取微胶粒,有需要跟进调查,以追寻源头,阻止扩散,同时制订方案,从源头消减。不论如何,「绿色和平」的发现,敲响警钟,有利唤起全民关注走塑的重要性。
辛正儿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