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政治正确搞坏了奥运开幕式 | 巴士的点评
今届巴黎奥运开幕式在户外举行,和过去历届奥运很不一样,巴黎是艺术之都,外界都对这一次奥运开幕式满有期待。本来这次开幕式都算创意满分的,但是就被政治正确的内容搞坏了。
奥运开幕式的艺术总监兼策展人托马.若利还原了圣经中《最后的晚餐》一幕,这个有关耶稣和12门徒共进最后晚餐的故事,由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在意大利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墙壁上绘成名画。巴黎奥运开幕式就模仿了《最后的晚餐》,中间耶稣的位置就由一名体态丰腴的女模特儿扮演,而12门徒都是变装皇后、跨性别舞者、性小众模特儿等来演绎。最后有一个大半身赤裸、涂成蓝色的中年男性在晚餐桌前表演,他是模仿希腊神话酒神狄俄尼索斯。这巴黎版《最后的晚餐》创意虽然爆灯,但就令人感觉怪怪,艺术美感不强,但争议性十足。
事后宗教团体大表不满,罗马天主教马耳他总教区总主教希克卢纳称,他已经联系了法国驻马耳他大使,对这一「无端侮辱」提出控诉。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想对开幕式上一群变装艺术家模仿耶稣《最后的晚餐》时对我们基督徒的侮辱,表示不安和极大的失望。」
这一幕除了引起宗教界和世界各地政界人士不满外,美国电讯和科技公司C Spire宣布,因不满开幕式对化作《最后的晚餐》的嘲弄,该公司将撤下奥运会所有广告。C Spire原本是奥运会地区性赞助商。
奥运开幕式艺术总监若利解释说,他从未想过要颠复宗教,并解释表演是为了庆祝多样性,并向这场体育盛会和法国的美食进行致敬。
结果巴黎奥运会先在官方频道撤下开幕式的片段,最后巴黎奥运会发言人就此致歉,声称无意表达不敬。
从开幕式艺术总监若利的解释,可以看到几个问题。
第一,自我中心。若利称他创作的愿望不是颠覆,亦不是嘲笑或是震惊,但很明显这只是创作者自己主观的感觉。对如此一幅重要宗教名画的模仿,如果完全无考虑事件对宗教的含义,这恐怕就是过分自我中心了,放大了自己的观感和权益,无视其他人的观感和权益,正是问题的核心。
第二,小众变成主流。无论是肥胖、少数族裔还是性小众,一个包容的社会都应该尊重这些不同的群体,但是这不等于要全面放大这些群体的利益,甚至将小众的权益当作主流。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件庄严大事,以巴黎这个艺术文化之都,历史土壤丰厚,艺术气氛浓烈,就是简单以一首马赛曲,再加上现代装扮的主角,就已经足够表达法国的特色。如今藉《最后的晚餐》表达对小众的包容,虽然艺术总监说不想做成分裂,但客观上就正正做成分裂了。
第三,政治正确不等于正确。现今西方社会「白左」思想流行,其一个特点就是放大小众的权益,其实背后是有政治考量。因为主流中比较开放的社群已经是白左政客的支持者,当他们的政见向小众或者极端方向扩散时,才能拉到年轻人的选票,所以就出现政治正确就当作正确的激化异象。
结论是,当小众权益过分泛滥的时候,大众权益反而得不到保障。政治正确的主张,带来不了正确的结果。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
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