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香港要走自己的民主路 | 巴士的点评

  香港完善政制之后,体制运作畅顺,但西方国家认为香港搞的不是他们的一套,自然不太高兴。

  最近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接受英国媒体访问的时候,讨论到香港民主的问题,指西方民主制度下,人们不会为共同利益而投票,只会为自己的利益,因此遵从民意是危险的。她又认为西方的多元化多样性的制度模式,从来不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形容过去20年香港的民主实验失败。

  香港的民主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法律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第一,香港资本主义制度本来就没有西方民主。在英国殖民统治下,香港100多年来并未推行西方民主政制,体制主要部分并无普选成分。直到1979年,港督麦理浩与已故领导人邓小平会面后才开始政制发展进程,成立区议会并在1985年开始直选区议员和间选立法局功能组别议员。邓小平1984年提出「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现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这里的「现有」是指1984年的状况,当时香港经济成功与西方选举无关。

  第二,《基本法》设定普选只是一个目标。很多人误解《基本法》已经明确规定行政长官要普选产生。《基本法》第45条规定行政长官「最终达致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其中「的目标」三个字是有意加上的,表示是一个目标,具体实施需视乎香港的实际情况和政制发展的结果。

  第三,良好的政治制度应解决发展与分配问题。西方民主制度的产生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解决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的矛盾。反观香港,如果为民主而民主,拖累经济发展,以香港为例,早在2015年,政府已投诉立法会拉布,导致4个公营房屋项目推迟,影响6400个公屋单位,损害低下阶层利益,这显示香港当时体制失效。

  第四,香港可试行咨议式民主。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曾认为西方民主是历史的终结,但现今西方民主制度的问题丛生,社会严重撕裂。相比之下,香港政制接近咨议式民主,并无对抗式政党政治,但有咨询协商过程,政府和不同利益团体不断咨询修正,如暂缓垃圾征费为一例。

  如果西方的政治文化是多元化的话,西方探讨政制发展的模式亦应该多元化。我们讨论民主政制的发展,亦不一定要跟随西方的逻辑。当我们见到乌克兰第四任总统阿努科维奇,完全是根据西方民主政制方式产生,但由于他是亲俄而不亲美,结果被美国支持的一场颜色革命推翻下台,就知道美西方讲求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她们更加不关心制度了。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
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