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美媒眼中的政治组织 | 巴士的点评

  21年前,2003年7月1日,打开《苹果日报》,只见头版大字标题有8个字:「走上街头不见不散」,内页还送一大张「今日游行」海报。我当时感到很惊讶,为何媒体可以这样做,公然用自己的新闻版面,大做政治宣传呢?

  这和我学的西方新闻专业理论,南辕北辙。按西方新闻学理论,传媒应该客观中立,媒体并不是不可以有政见,但应该在好像社论或评论这些栏目中表述,而新闻就是新闻,应该客观中立。

  早在2003年开始,《苹果日报》的做法,已经完全歪离了西方新闻学理念。后来听说大学的新闻系,亦逐渐受到《苹果日报》感染,有些大学讲师、副教授,不再讲正统的客观中立新闻学,反而鼓吹新闻记者要坚守自己的理念,为理念而战。

  在2019年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它不断发表声明谴责警方的暴力,但是不见发声明谴责暴徒的暴力。

  最近记协改选,选出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郑嘉如作为主席,但亦因此爆发新闻。郑嘉如周三(7月17日)宣称,她因为竞选记协主席,被《华尔街日报》解雇。她说近日公司以机构重组为由解雇她,质疑公司是因为她出任记协主席而辞退她。

  郑嘉如声称,《华尔街日报》的做法违反《雇佣条例》,因为条例规定雇主不能阻碍员工成为职工会的成员,如果违反最高罚款十万元,她正寻求法律意见,想民事追究《华尔街日报》。

  就这件事件有几点观察:

  第一,《华尔街日报》的观点其实反映了传统的西方新闻学,就是传媒或传媒中人,不应该成为政治组织的代表,否则报道相关事件时,就会有失客观中立,会被质疑构成利益冲突。这等同《华尔街日报》变相认定记协是一个政治组织。

  第二,雇佣官司不易打。郑嘉如想告《华尔街日报》,指公司障碍她加入职工会,但问题是,条例的本意是雇主不能够障碍员工参加职工会,因为职工会代表他们争取劳工权益。现实上《华尔街日报》关心的是记协的政治组织性质,会损害到报纸的中立形象。

  这个官司如果打得成,倒过头来说,针对焦点就是记协是不是只是一个职工会咁简单。

  第三,美媒的潜藏议题。也不要以为美国媒体很坚守客观公正的新闻原则,其实美国媒体是充满了伪君子的特性,表面上坚持一些相当高大上的原则,实际上会服从其国家的利益,推动国家的政治议题。如果你表面上违反其原则,又不听话的话,就不能不把你排除在外。美国有两种流行政见,一种是白左的,他们相当伪善,美国部分媒体应属此类;另一种是极右,他们是赤裸裸的,根本不关心原则。白左媒体不想公正的外衣被撕破。

  第四,不是记者协会。由于记协的政治性,令到很多本地新闻机构的员工,都不敢或不想参与,本届记协的执委会里,只有一名是本地新闻机构的全职雇员,其他要么是所谓自由职业者,要么就是外国新闻机构成员,所以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曾经讥笑说,记协变成外国记者协会。如今主席郑嘉如就连外国记者身份都被剥离,记协岂不是变成一个「不是记者协会」?

  郑嘉如的不幸,是她在一个白左的媒体打工,结果就丢失饭碗了。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
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