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公屋加租依据足 机制有效不宜改 | 社论

  公屋租金每两年调整一次,上次2022年加租幅度为1.17%,首年豁免,反映2020至2022年疫情下经济不景,当局尽量减轻住户的负担。两年过后,经济比疫情期间有所反弹,当局经每月抽选2000名公屋租户填报「入息申报表」,计算收入指数,审视过升跌之后,得出未来两年租金调整幅度应为10.73%,但按机制封顶在10%,并在今年第四季实施。早前有政党和公屋团体公开要求检讨加租机制,但公屋政策牵涉全港近200条屋邨,任何改变,必须审慎为之,同时一定要顾及社会整体需要,切不可民粹化。

  今次加租,有20%租户不会受影响,当中包括享有租金代缴或补助的综援户(占整体租户13%)和租金援助计划受惠者(3%),以及负担能力毋庸置疑的富户(4%)。现时公屋每月租金平均为$2297,受今次加租影响,60%租户需负担的增幅少于$250,应在住户负担能力以内,相对㓥房户在不适切居所挨贵租,其实公屋户一直获得公帑支持。事实上,当局今次亦会提供3个月新旧租金差额宽免,让住户较易适应。

  回顾过去10年,政府和房委会财政充裕,2014、16、18年公屋加租都加足10%,没有任何宽免。目前房委会面对财政压力,又要负起建造大量公屋的责任,若公屋不按机制加租,财政将𨍭盈为亏,影响很大,故此,今次加租,已兼顾了住户负担能力、未来建屋量所需资源和社会的期望。

  对于有政党建议租金检讨后加入通胀考虑,这会触发对整个行之有效机制的检讨,先不论具争议性,新机制会否改变了当局兼顾各方面需要的考量,值得深思,而现有机制得来不易,从历次加租幅度和宽免来看,已照顾到广大租户的利益。

  公屋是珍贵的公共资源,房委会每年动用庞大开支,服务广大住户,同时也要负起兴建更多公屋协助最有需要的基层市民上楼的责任,要达成这个使命,维持房委会稳健的财政储备便十分重要,这对改善香港整体民生,亦至为关键。

辛正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