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美国对香港的3种策略 | 巴士的点评

  美国政界最近对香港事务的评论,值得关注。

  前美国驻港澳总领事史墨客近日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网站发表文章,认为美国政府应该订下目标,保护香港余下的独特性,以支持普通香港人。

  史墨客现任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学院高级研究员、「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研究主席兼资深研究员,他由外交官摇身一变成为研究人员。他当然是从美国利益的角度撰写文章,对2019年香港发生的灾难轻轻带过,对之后订立《香港国安法》的影响夸张放大,但他的观点也反映了美国人的一些想法。

  史墨客在文中写道,今天的香港与2019年的香港有着本质区别,大多数政治辩论被压制,活动家和反对派人士逃离或入狱,公民社会受到遏制。然而,即使面临所有这些严重挫折,香港仍然比内地城市自由得多。互联网几乎不受限制,宗教自由依然存在,媒体也相对开放。与此同时,香港的自由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仍与过去大体相同,大部分港人及外资仍然留港,美国不应将香港视为「败局已定」。

  史墨客提议美国政府从制度上保障香港自治,包括维持《美国-香港政策法》框架以及香港驻美的经贸办,同时扩大身份敏感港人留美赴美的「救生艇」选项。他认为,美国不应将香港视为内地,「简而言之,就是对香港不同对待,才能令其与别不同」。

  其实史墨客的说法其来有自。早在今年5月,「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了一份报告,建议美国政府重新评估对香港政策,提出3个选项:第一是对香港采取惩罚性措施,第二是取消所有给与香港的特殊优惠政策,第三是维持「策略性接触」。

  该研究中心其后搞了个讨论这个报告的网上论坛,报告作者之一的肯尼迪(Scott Kennedy)在论坛上解释,华府需要就香港问题制订一套特别的政策。对港政策需要有惩罚性,对香港官员实施制裁是可行选项之一,但他强调在个别领域,美国仍存在与香港保持接触的必要性,华府对港的政策目标,有别于内地,目的不是期望改变北京的行为,而是希望保存香港的现状,拖慢香港自治权被侵蚀的速度。 

  肯尼迪说:「我们认为目标应是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护香港仍存在的自治权,以减缓香港滑入北京的怀抱,成为另一个内地的普通城市。我们相信撤出,即是放弃香港,从现实角度来看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加速香港的变化,而这是很多人并不乐见。」

  可以这样分析:

  1.「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受美国国务院资助,是具有保守主义色彩的智库,素有「强硬路线者之家」,据说与美国石油财团保持紧密联系。所以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观点传统是偏向保守而非开放。

  2.「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报告提出对港政策的3个选项,采取制裁中港官员的惩罚性措施显然不起效,美国实际上是在取消所有对港特殊政策和策略性接触,两者二选一。

  3.「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建议美国保持对港接触,美其名说这是维护香港自治的最佳方法,实际上是保持美国在港商业利益的最优选项,美国政界显然有一种意见倾向此选项,「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报告,或许在放出一个试探汽球,看看各方反应。

  4.中美关系过去也是这样,打到一段时间,就会埋枱谈判。打打谈谈,也是常态。就香港问题也一样,你想斗,可以一直和你斗下去,你斗不下去想谈,当然不怕和你谈一谈。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
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