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特区政府的「为」与「不为」 | 巴士的点评
七一快到,新一届特区政府步入上任两周年。这届政府总体来说,给人「做到嘢」的感觉。
政府工作不易为。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为」与「不为」,是对决策能力的重大考验,这届政府做对了几个重要的抉择。
第一,就23条立法。自回归以来,23条立法拖了27年,终于在本届政府内完成。特首李家超本年的行政长官表扬榜,特别嘉许由律政司、保安局和香港警务处组成的《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专责小组。闻说特首本来考虑表扬多个公务员团队,但最后决定今年只是嘉许一个团队,是想突出他们的成就。特区政府面对西方强大的压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法快速进行23条立法,对方还未回过神来,立法已经结束,当中涉及事前大量的准备工夫,以及当中的高效执行,既要应对西方的攻击,又要向公众解说,再加上要完善地进行法律审议程序,真是一步都不容出错,最后完美完成。
第二,暂缓垃圾征费。政府要放弃一个政策,绝不是想像中那么容易。政府在预备推行垃圾征费计划时,市民怨声载道,但要叫停这条立法,就要面对环保分子的压力。闻说当时有外国领馆官员亦在研究香港垃圾征费,会否引发大规模巿民抗议。此政策成为特区政府一个颠覆性危机,其背后隐含的政治波澜,不能小觑。最后政府果断决策,暂缓执行,获得市民好评。
第三,楼市全面撤辣。受环球经济疲弱和高息影响,本地的投资市场亦都相当萎靡,早年因为楼价急升而订立的种种辣招,看起来已经不合时宜。不过如果政府全面撤销辣招,又恐防会激发楼价掉头向上,触发想买楼人士的不满,所以政府对如何撤辣,亦都有点踌躇。最后政府决定全面撤辣,结果亦一如所料,楼市只是旺了两三个月就沉寂下来,政府撤辣并无负面效果。
第四,力推房屋措施。房屋问题是香港最大的民生问题,香港土地奇缺,特区政府虽然想大力加快造地过程,但都不是一时三刻能做得到,所以本届政府就从多个角度落药,包括大力收回被滥用的公屋单位,进一步推动过渡性房屋,觅地兴建简约公屋等。
这些政策每一项看起来都不是惊天动地,但「山大斩埋有柴」,可以解决数以万计轮候上楼居民的问题。
总的来说,本届政府在「为」与「不为」的决策当中,做了艰难而正确的决定,而且作出选择后,就会用雷霆万军的力度去执行,的确能够解决到市民的问题。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
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