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港大是属于香港人的 | 巴士的点评
香港大学校长与校委会争议越演越烈,双方各执一词,争拗不休。
整件事的缘起是去年有疑似港大校内「吹哨人」,发出多封电邮投诉校长行为不当,包括违反程序购买贵价宝马车等等。后来校委会委任调查小组研究事件,到今年4月12日港大校委会公开发布决议,除了指出调查小组可掌握的证据,不足以确立吹哨者电邮中对校长行为不当的指控,还指出了学校管治存在问题,明确要「交由辖下的人力资源政策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及其他委员会检视报告的调查结果,就已采取和/或将采取的措施向校委会报告」。
由于校长张翔在整个事件中反应强烈,和校委会主席王沛诗发生龃龉,令外界有一个印象,觉得这是张翔和王沛诗的纠纷。及后港大校委会在5月28日暂委5名副校长,又再触发和张翔的争议。张翔声称对委任副校长事件毫不知情。校委会就表示,早在4月22日一个本应由张翔出席、其后他委派了代表出席的人力资源政策委员会会议上,已经讨论过临时委任副校长事宜。双方各执一词,事件变了罗生门。
或许不少人抱着剥花生的心态,认为这是港大校长和校委会主席的宫斗。但是想深一层,香港大学使用大量公帑,港大2022至2023财政年度总开支达到122亿,在争议声中曝露出来的港大管治问题,的确惹人关注,令人怀疑港大现任管理层,是否可以有效地管理好巨额公帑的运用。
现在曝露出来的管理问题,除过去电邮指控的事件,还包括多个事项。第一,多个副校长职位悬空多年,没有完整的管理团队,令管理问题频出,都很难想像在最近这次委任之前,港大7个副校长有3个悬空,有1个职位「副校长(环球事务)」 更悬空了5.5年。副校长职位悬空,令决策权进一步聚焦在校长身上。
第二,校长长期缺席会议。校长显然忙不过来,本应一年要主持3至4次的学术委员会会议,但校长多年以来只开过一次,即是等于长期缺席会议。即使财务委员会会议亦只是开了三分之一,令人很怀疑校长究竟有多少精力去处理大学的管理。大学不但是一个学术机构,还是一个庞大的组织,需要强健的管理,才能避免资源滥用,以及规划出良好的发展方向,否则即使短期排名上升,但结构上的问题丛生,在5年10年之后,这些病情爆发出来,下一手校长就只能接一个烂摊子了。
特首是大学的监督,绝对有权直接参与大学的管治。在一般情况之下,政府会放手给大学的最高机构校委会,以及负责日常行政的校长来处理。在过去一年多在港大的风波当中,政府顶多只是担任一个和事佬的角色,搞搞劝和促谈的工作,特首李家超亦曾经约见过校委会主席王沛诗和校长张翔,希望他们可以化解分歧。
特首周二评论港大事件时说,「港大是属于香港的,不是属于任何一个个人,不是属于校长个人,亦不属于校委会,香港人爱惜它……任何事情,必须以大学的利益为首位。」特首提到必须以大学的利益为首要考虑。
特首讲得对,「港大是属于香港的」。港大事件表面看来是个人意气之争,但背后潜藏了大学管治问题。估计政府要由做一个和事佬,变成落场的球证,促进港大,重新走上一条健康的治理轨道。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
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