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器官捐赠数字升 移植续命仍要等 | 社论
去年年中网络上出现不少恶意误导市民的言论,导致取消器官捐赠登记的人数不寻常地大升,经政府加强宣传后,情况已扭转。医务生局昨天指,去年共新增近2.6万人登记器官捐赠,是过去5年最多,较前年增加约93%,而截至去年底,累计总登记人数有超过36万人。反映不少市民热心助人,弘扬大爱。然而,登记器官捐赠数字,与实际成功移植数字,是两回事,因为愿意捐赠者一旦身故,家人未必同意其生前意愿,令到捐赠器官最后无法落实。
根据医务生局最新预估数字,截至去年底,轮候肾脏移植的人数最多,有超过2400人,平均需轮候60个月,较前年增加近4个月。至于轮候移植心、肝、肺以及眼角膜的人数,就由约20人至470人不等,平均轮候时间由约28个月至近37个月。反映器官供不应求,病人急切等候移植续命。
社会上曾讨论是否推行「假定同意」模式,即假定身故人士基本上同意捐出器官助人,然而涉及家人意愿、宗教、社会道德、伦理等关注,社会未达共识。即使邻近新加坡比香港走得更前,为捐赠器官提供经济诱因,并在法理和制度成功转型,但实际上仍失败,主要原因,是经济诱因未必足够,而家人的反对仍是阻力。在香港,要改变有人愿捐但移植数字低的情况,最重要是改变人们的观念,故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意识,明白身故后仍能造福别人的积极意义,才能更好推动捐赠和移植器官的风气。
辛正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