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 奥斯卡又惹歧视疑云 | 油尖多士
奥斯卡颁奖礼上发生风波,引起中日韩网民的热议。
一是最佳男配角颁给电影《奥本海默》的小罗拔唐尼,他从上届得主关继威手里一把拿过奖座,全无眼神接触,只与另一位白人明星握手。同样的还有最佳女主角得主,上台后只顾与自己的好友拥抱,致使原本颁奖的杨紫琼,不得不把手里的金奖交给她的好友。
以近年奥斯卡颁奖礼「甩辘」之频率,本来不足为奇。但是奥斯卡一直鼓吹「平等大爱」,得奖明星举止竟如此粗疏,而且接连都是当着亚裔演员的面,自然引起东亚网民的反感。
不得不说,奥斯卡颁奖礼已无甚得体可言,尤其是有韦史密夫掌掴司仪基斯洛克的一幕,有时连得奖的名字也出错,譬如《星声梦里人》乌龙事件。得奖演员在强烈灯光和声浪之中,匆忙上台,情绪激动,又有时间限制,只看得见熟悉的面孔,有此疏忽,也情有可原。
往日的颁奖礼,首先台上不会有那么多人,也不会有太多花样百出的舞台设计。颁奖只是很简单的事,上一届得主颁奖给新的一届,两者礼貌寒暄,很少有人拥抱,都是点到即止;得奖的人重视致谢辞,力求妙语如珠,或语出惊人,而不是水蛇春念一大串名字,甚至哭哭啼啼。致谢辞之高下分别,也是颁奖礼一大看点。
但是如今奥斯卡已经没有这等施展才华的空间,或者说也不必要,因为如今是一个社交媒体的世代,情绪渲染盖过风度翩翩。演员得了奖,在台上尖叫或者哭泣,甚至出言不逊,被视为真情流露,率性而为,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点赞,点击率才能数以万计。
情绪是这个时代的「通货」(currency),虽说奥斯卡明星平时见惯世面,但在颁奖台上,也不免情绪失控,甚么身份政治,也像学生考完试全部抛诸脑后,表现得粗鲁幼稚,都是拜这个时代所赐。
前新闻工作者
多媒体社会评论人
陶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