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中央撑港政策陆续有来 | 巴士的点评

  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2月28日结束到港7天访问,他在港参加了20场会面,除了与政府主要官员及各治理架构人员会面外,亦广泛会见社会各界,包括商界、法律界、新闻界、地区人士等。夏主任此行主要就两个议题而来,一个是经济民生,另一个是地区治理,当然潜藏的课题是支持香港就《基本法》23条立法。

  特首李家超对夏主任来港之行做了很好的总结,他主要指出几个方面:一,夏主任肯定特区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工作,鼓励政府做好落实;二,夏主任反复强调,要对香港发展有信心,特别是与本地及外国商会座谈时,他以事实和数据证明香港强劲的核心竞争力,走向明天的实力和能力,指出香港发展的前景「唔系边个想唱衰就唱衰得到」;三,李家超引述夏主任表明中央支持香港发展,他访港第二日,中央就公布新增西安和青岛的自由行,两个城市的人口都过千万,是高价值的消费群,他引述夏主任说「更多的惠港政策将陆续有来」。

  正值夏宝龙访港之际,外围亦唱起「香港已死」的声音。背后潜藏著多方面的问题:

  第一,一场舆论战。过去几十年,唱衰香港会死、甚至香港已死的言论经常出现,从香港前途谈判、89六四、97回归、1998年金融风暴到2019年黑暴事件,唱衰香港的声音不绝于耳。香港的确是历经困难,但过去不断在困难中成长。经济问题除了经济本身之外,亦有信心问题。而中国的政治对手,就是藉打击香港,摧毁对香港的经济信心,向国家施压。所以香港的经济问题既不是单纯经济问题,亦不是单纯本地问题。

  夏宝龙亲身来香港撑港,对外国商会力陈香港有相对内地城巿的十大优势,包括法律制度、股票市场、英语能力等等。可以说,夏主任是亲身走上前线打舆论战,直接与核心目标人群、即外国商界对话。

  第二,撑港的节奏。香港经济体量相对小,中央对香港的支持能力大,但是中央暂时只是有限度出招,似乎是在掌握一个与美国博弈的节奏。首先是中美元首去年11月在三藩市开会,中美关系虽无大进展,但有小和缓,控制了美方蛮搞的冲动。其次香港两大事件,即黎智英案审讯和23条立法都集中在上半年发生。在政治事件发生的时候,即使推出挺港招数,可能都会被政治议题盖过,所以要等黎智英案审结及23条立法完成后,等对方招数用老,等政治问题基本翻篇的时候,中央才全力出招,会收到更大效果。

  第三,惠港的效果。香港长远发展要重新规划,在金融、创科,甚至再工业化方面,都要全力打拼,但这些发展不是一时三刻可以收到效果。而在疫后经济信心并未回复,本地消费北向流失,亦是客观事实。所以除了谋划长期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外,亦需要有短期的止血措施,财政预算案全面撤辣是其中一种,中央特别在旅游方面支持香港是另一种。港人北上消费的风气难以阻止,但是内地来港游客的数量和质量可以提升,如何放宽更多国内高质游客来港,让他们到香港多旅游消费多住宿,在中央眼中,就像扭水龙头一样,节奏是完全可以控制。估计到今年下半年,中央会有更多的惠港措施不断推出。如特首引述夏主任所讲,「更多惠港政策将陆续有来」。

  夏主任特别去看狮子山,据说内地有很多对狮子山的讲法,他亲身到来看看狮子山是否真的神似。这行动背后是想再度发扬香港人「狮子山精神」,望香港可团结一致,减少内耗,提振信心,集中精力,再创辉煌。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巴士的报》创办人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