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香港要重塑经济城市面貌 | 中环High Tea

  香港要重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主旨是要重塑我们作为一个经济城市的面貌,要与政治城市脱钩!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会由今日起至下周三访港共7天。消息传出后,不少传媒揣测夏宝龙是为《基本法》第23条立法而来,因为夏宝龙选择在人大、政协两会举行前,亦是23条立法咨询期完结前访港,这种联想可以理解。

  然而,夏宝龙作为负责中央对港政策的主要官员,来港共7天,不可能天天只讲23条立法。香港面对未来的挑战,重中之重的还有经济发展,有经济才有民生,这是显浅易明的道理。

  就夏宝龙访港,据报道他将与商会及专业团体会面,这个安排绝对有必要。香港商界、海外驻港的国际企业,近月来有点躁动,不是因为经济未复苏,生意难做、经济前景不明朗,而是感觉上香港泛政治化的氛围似乎挥之不去,这是商界对投资香港的一大忧虑。

  春江水暖鸭先知,商人的触觉最直接,很多人都问将来做生意是否需要步步为营,评估是否有政治牵连,很多人都想找到答案。

  香港在回归前殖民地时代,百业兴旺,尤其在13年回归前的过渡期,纵使当时中英就香港回归后种种事务和政策的安排有激烈的谈判,但香港的基本DNA,即是其经济城市的特质,从未有改变过。楼股畅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是当年香港作为一个经济城市的写照。

  然而,九七回归后,特别是经历了2003年特区政府首次为《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反对抗议浪潮,香港的DNA出现变种,经济城市的特质不但渐次走样,更甚是特区逐渐添上了政治城市的因子,这一条路走了16年,到了2019年更因为反修例事件,摧毁了香港的经济城市面貌,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城市。随之而来是经济下滑,新冠疫情更加令情况恶化。

  到了今天,香港经济仍然低迷,未来发展不知何去何从,相信这种不见前景的格局,才是中央最密切关注的香港议题之一。夏宝龙来港,适值是下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告的前夕,他能不关心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策略和方向吗?

  市民没有水晶球,看不到财政预算案的端倪,但为香港的未来,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意我们应该有一个总体发展策略方向,就是香港要重回经济城市的跑道,做好经济建设,且要摆脱泛政治化的氛围和思维,唯有如此,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才可力保不失!
黄丽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