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真系想做新闻咁简单?|巴士的点评

美国《华尔街日街》乐于评论黎智英案。从控方案情披露,《华尔街日街》的编辑Bill McGurn和黎智英有紧密联系,恐怕难以将《华尔街日街》看成一个独立评论者。

《华尔街日街》在1月12日再度就黎智英案发炮,由编辑委员会撰写社论,题为「罪行:发推文及评论-这个督印人只因为做新闻而被带上法庭」,或许可以指出《华尔街日街》此文的几点谬误。

第一, 发发推文就要受审?《华尔街日街》社论第一段段子「黎智英案可以归结为:该出版商发布推文,支持当地民主人士,并与人权领袖和前美国官员保持联系,他们与黎智英一样担心香港的自由受到侵蚀。就是这样。」

《华尔街日街》的这句「就是这样」,的确是语言技巧的极致,可以称为先扭曲、再简化。文章先将控方指控黎智英的罪行扭曲为只是发布推文,然后一句「就是这样」,就意含指控特区政府「莫须有」的简单结论,令人觉得特区政府提控荒诞,只针对一些无害行为。

第二,真是这样光明正大文章提到黎智英敦促美国对中国施加外交压力,包括制裁,这些都不是秘密阴谋,黎智英的主张几乎都是公开的。《华尔街日街》想引导读者相信,黎智英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公开。不过这也是断章取义,黎智英做的事情当然有部分是公开的,但也有更多秘密进行的行动,例如控方指黎智英曾与李宇轩等人在台湾秘密开会,黎智英提出「支爆」目标(支爆是反对派惯常用语,即「支那爆炸」,意指中国政府倒台)。这些事情最后都会经法庭审讯确认,但《华尔街日街》所说黎智英的主张是公开的,就站不住脚了。

第三, 控方没有可靠证据?《华尔街日街》文章声称控方的证据都是黎智英外国朋友的照片,包括美国前副总统彭斯、前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郭明瀚 ,以及《华尔街日街》编辑Bill McGurn等,令读者误以为控方只是靠一些照片作为证据。其实审讯并未开始,这些只是控方开案陈词或控辩双方都承认的部分事实证据,只是证据的片段。未来控方会逐一要求证人作供,讲述完整的故事。但《华尔街日街》就简单总结指,北京和特区政府对黎的指控「没有可信的证据」,这也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手法。

第四,李宇轩曾经受酷刑?《华尔街日街》文章又指「有可靠报道称,李宇轩在拘留期间曾遭受酷刑。」但这个所谓可靠报道,是指《华盛顿邮报》曾引述一些匿名消息人士,甚至绘影绘声地说「李宇轩的牢房常传出尖叫声」。《华尔街日街》如何得知,《华盛顿邮报》这些不具名而戏剧性指控是「可靠报道」?这些所谓酷刑指控,就完全就是《华尔街日街》所说的「没有可靠证据」。

总的而言,《华尔街日街》的文章是想把黎智英描绘为一个为新闻自由而战的出版人,只是发发推文表达意见而已,借此总结特区政府是在毫无证据下向他提出起诉。这很明显是一种未审先判的手法。黎智英有罪还是无罪,控方的证供是否可信,需等审讯进行详尽作供及盘问,然后由法庭判定,不是由《华尔街日街》说了算。当美国的右派团体「骄傲男孩」的前领袖塔里奥被美国法院判刑22年的时候,又不见《华尔街日街》发社论支持一下塔里奥的言论自由?说到底,塔里奥也只是在网上发发推文而已,他不但没有到国会山的暴动现场,甚至不在华盛顿特区,最后仍被重判22年。《华尔街日街》对美国法庭的判决置若罔闻,就关心远在千里之外的香港法庭审判,其双重标准,令人啧啧称奇。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