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 网络的孤独|油尖多士

少子化现象,不独日本有,也延伸到今日欧美各地,其中意大利和德国,年龄中位数已超过45岁,皆紧随日本,甚至香港的中位数也接近45。

一方面是生育率低,另一面是不结婚的比例高,在富裕社会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孤独也成为一种「流行病」。

今日社交媒体的一代之中,「没有朋友」成为网络的热门搜寻,社交媒体号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已经失去了结识朋友的能力,因为几乎所有人的「空余」时间都被手机网络填满,等候、乘车、排队,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提电话,甚至带着耳机,沉浸于「自我」的空间。难怪连大明星晓格兰也抱怨,今日的电影片场无聊透顶,休息时间人人都在玩电话,没有人聊天,没有人搭讪,当然更没有人调情。

社交媒体创造的虚拟生活,网友的同声同气,令许多人产生短暂的错觉,以为自己得到足够的认同和接纳,即使来自遥远的异国,有时差的隔阂,但也带来片刻安慰和满足,可以取代现实生活的接触。

但是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接触」这个词指的是真实的身体感受,无法用网络文字、表情符号甚至语音所取代。触觉与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一样,是人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系的天赋的方式,但网络世界的交流只有视听效果,剥夺了其他感觉,当然不可能使人满足。

吊诡的是,社交媒体、科技网络、虚拟世界一再的突破,看似扩阔视野和交友范围,始终无法消除孤独感。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