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打风安排要「正确」还是要「政治正确」?|巴士的点评
台风「小犬」袭港余波未了。
「小犬」10月8日(星期日)最接近香港,天文台在当晚7时改发9号风球,港铁即时暂停露天路段列车及轻铁服务,路上的交通工具如的士亦大面积停驶。由于天文台由预告到实际挂发出9号风球相隔只有15分钟,不少人措手不及,因没法乘交通工具归家,一度被逼困在港铁车站车厢及大堂。亦有抵港旅客,因为无接驳交通工具出市区,亦大力批评有关当局。
这里涉及两重安排,包括挂更高风球及相关的交通部署。
1.天文台可否更早预警。
市民批评得最厉害,是挂9号风球前只有15分钟的预警。
天文台后来在10月9日发文解释挂9号风球原因,指出随着「小犬」在10月8日早上稳定地移向珠江口一带,天文台在当日下午12时40分改发8号风球,并随即提醒市民「小犬」会在晚上最接近本港,有机会需要改发更高警告信号,其后「小犬」在傍晚时份采取稍为偏北方向路径移动,更为接近本港,位于香港以南的黄茅洲之风速在短时间内曾急剧上升,录得飓风风力,「基于公众安全」,天文台在晚上7时挂9号风球。
「小犬」突然转向,令影响香港的风速加强。假定天文台无法预计「小犬」的转向,剩下的选择只能是1.尽快挂9号风球,或2.为让市民有更多时间撤退回家,推迟挂9号风球的时间例如半小时。如果纯科学决策,只考虑安全,应该尽快挂9号风球,如果考虑市民便利就应该稍为推迟,这是加入政治因素的决定,但也要冒上安全风险。
2.政府、港铁及机管局可否有更佳交通安排。
抵港旅客搭不到车到市区,对着电视镜头,抛下一句「香港耻辱」,政府的确百辞莫辩,只有硬食。
由于改挂9号风球的时间太短,机管局即使想减少甚至停止来港航班的反应时间应该也不够。余下的问题,就是应否安排或如何安排旅客出市区。
表面看可以另外安排接驳巴士,接载旅客车出市区。亦有立法会议员建议,为机铁露天路段加盖,令9号风球也可以行驶。
这些长短期安排建议,都是朝向在9号风球下尽量接走旅客。问题是大量交通工具停驶,本意是照顾从业员及使用者安全,认为在这么高风球下运作风险很高,所以无论作出任何运载旅客的额外安排,都无法排除在极恶劣天气下行车的高风险。假设未来安排了大量特别巴士由机场接载旅客出市区,但在路中遇上突然水浸或山泥倾泻,造成重大伤亡,谁要为事件负责?政府总不成以「应市民要求」作解释吧。
在路面不宜交通工具行驶时,机管局合理的处理,反而是劝喻旅客留在机场等候,等恶劣天气过去。机管局最好向旅客供应食水、干粮、毛毡,让他们就地休息,好过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出市区。
市民和旅客遇到不合意的安排时,很易开口骂政府。政府如想做政治正确的事,就是顺着他们的意思去做配套安排。但政治正确不等如正确。
在极端天气之下,在台风袭港之时,最正确的决策,是以安全为重,即使明知会对市民、对旅客造成不便,也没有办法,说到底,保护生命最重要。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