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内地的「唇膏效应」及「逆向消费」|巴士的点评

内地国庆超级黄金周结束,可以为内地旅游消费把把脉。

以内地访港旅客为例,国庆黄金周8天期间,入境处录得110万内地旅客访港,数字符合估计约100万人次的预期。与疫前比较,约为2017至2019年国庆黄金周的85%,或数字较高的2017年至2018年的70%。香港的数字与内地出境游数字相若,据支付宝发布出境游服务数据显示,国庆假期间,国人出境游交易人数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0%,人均消费金额微涨至2019年的105%。

内地国庆假可说是出境游较冷,国内游较热,8天长假的内地游人数达8.26亿人次,比2019年增长4.1%,收入7534.3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5%。内地国庆本地游的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以上的水平,很多景区人山人海,消费火热,只不过是假前有估计这次国庆会有井喷式爆发,结果未达井喷水平,便变成「不如预期」了。其实在环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内地这个长假旅游状况,已经相当不错了,因为能返回2019年的疫前正常位置以上,纵观全球,中国的旅游消费都属数一数二了。

但内地国庆消费有些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是机票崩盘。国庆从来都是旅游旺季,但今年内地航空公司的机票票价竟然在国庆前崩盘,票价离奇插水。追究原因,是节前各方对国庆假的期望太高,航空公司吊起来卖,特价机票数量少之又少,只有昂贵的正价机票可买。旅客比较一下数字,发觉机票和高铁票的差价太大,便全部蜂拥去买高铁票,导致机票滞销。到最后惟有大减价促销,这反映预期过高的灾难。

第二是「唇膏效应」涌现。所谓「唇膏效应」,是指外国在经济不景时,唇膏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因为唇膏是廉宜的奢侈品,在经济差时仍有消费欲望的女士,唯有购买比较廉价、但仍属于奢侈品的 唇膏。这次国庆长假亦有此现象,真正贵价的东西无人问津,最典型的就是房屋。国庆期间,新楼销售仍然断崖下跌,成交量下滑20%,房子这种最高消费品,陷入一个灾难的处境。

第三是年轻人的「逆向消费」。由于内地年轻人失业率较高,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亦开始精打细算,继而催生逆向消费潮。首先是在上一个五一长假已出现所谓「特种兵旅游」,年轻大学生在旅途中不睡觉,一天跑完数十个景点,连住酒店的钱都省下。而旅游则专拣低档消费,例如被视为三线城市的山东淄博,便曾经成为旅游热点,吸引大量游客前去食露天烧烤,用塑胶杯饮平价啤酒,边吃边打卡拍照上网。2元一串的烧烤,两个人不用100元就能饱餐一顿。过去的野蛮消费被「逆向消费」取代。

「逆向消费」更重视刚需、实用性及性价比,既追求品质,亦追求低价,像过去年轻人最爱30多元的喜茶,现在已被蜜雪冰城4元一杯的柠檬水取代。

这次国庆假内地反映出来的消费现象,香港的零售界也感受得到。本地依赖内地旅客的行业,也要思考应对。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