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应大量扩招外地大学生|巴士的点评
外国对中国的制裁打压日益趋增,香港要自立自强,令自己更有竞争力,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抢人才。香港出生率逐年下跌,加上移民等因素,令中学生人数逐步减少。今年大学联招申请人数不足4万,比较10年前下跌40%。
过去10年,香港专上教育进一步扩展,但学生人数快速下跌,供过于求,最佳解决办法是多收外来学生。早前有消息指,教资会拟将8间资助大学取录非本地学士生限额,由20%放宽至40%。以每年1.5万个资助学士计算,每年可取录非本地生,将由3000人增至6000人,由2024/25学年起推行。这个方向值得支持。
或有人质疑,特区政府津贴大量金钱去办专上教育,收外来生等于他们享受这些津贴,对本地学生不公平。首先由于,一、粥多僧少,本地学生不断减少,他们只要成绩可以,不愁读不到专上学位。二、大学学位的确有津贴,要研究外来生的学费如何划线。现时每个香港大学生一年成本约25至30万,本地学生每年支付4万多元学费,政府每年津贴每个大学生20万以上。现时外地生学费14至18万,表面看未全面收回成本。
有大专界高层话,再细睇一个大学生成本,总成本25到35万里超过10万元是研究经费,单是教学成本大约15万。如果收取外来生只收回教学成本,收15万学费其实已足够,多收只为补贴研究开支。
即使是「中间落墨」收回部分研究成本,海外生学费逐步增至20万已很好。最好是加费同时扩大奖学金,让更多成绩优异的海外生可获全额奖学金。
另一个方向是应增加内地生以外生源。若未来扩大海外生人数1倍,生源应尽量扩展到东盟、南亚、中亚以至欧洲。这些地区和中国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学生来港进修意愿与日俱增。学生越多,未来香港和这些地区加强经贸关系的机会越大。
香港要藉专上教育发展,为未来经济打开新出路。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