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逆向代购」预视香港消费危机|巴士的点评

香港饮食及零售界近日叫苦连天,每逢假日,消费人群大幅流失,长假去日本、台湾,短假去深圳,令本地消费人群骤减。

内地媒体《36氪》报道大量港人涌到深圳消费的实况。文章指,内地网友提出了一套在排队人群中分辨香港人的方法,指港人都「背着书包,穿着波鞋,包包上挂着洗手液,不太熟练的点单和支付,夹带着英文的说话方式……等等」。

内地餐饮产品亦成为热门回港手信,在香港火车和地铁内,鲍师傅奶茶、KUMO KUMO的橙色包装随处可见。

港人除了北上消费,还出现「逆向代购」的新现象,一改往日内地人从香港代内购香港美食、货品到内地的方向。《36氪》访问了香港一个代购者Kent,他每周二、四、六固定往返深港,帮人代购回港:奶茶统一收取10元一杯,金额在100元以下的定单收取20元,超过100元的定单按照总价的20%收费。Kent说每月收入有几千元,而顾客落单最多的商品是鲍师傅的小贝(肉松小蛋糕)。

面对这个「反向代购」潮开始出现,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香港消费太贵。无论是相比于日本以至内地,香港餐饮都明显地贵,随时贵一倍以上。例如逆向代购者Kent举例的奈雪「霸气草莓」,香港有少量分店,售价折合人民币大约40元一杯,而深圳只卖19元,加上10元的代购费,仍然便宜得多,还可以送到购买者附近的地铁站。由于性价比高,代购的规模愈来愈大,可以代购公司的下午茶、宵夜或者派对食品。

有人说去深圳车费也是成本,但如果讲到长者去深圳消费就无得输了,60岁或以上长者有「乐悠咭」,2元就可以搭港铁到上水站,再用2元转车到皇岗口岸,60岁以上长者在深圳搭地铁更是免费,来回深圳的交通费才是8元,简直无敌。

第二,创新力弱。内地的餐饮不但价钱相宜,且快速创新。但香港茶饮、甜品却几十年不变,以曾经在内地红极一时的甜品店鼻祖店「许留山」为例,当日的芒果西米捞更成为甜品的代表,高峰期在全球开了300间门店,主要分布在香港及内地。但「许留山」创新乏力、管理不善,在2021年关闭了香港最后的一间门店,今年内地的所有店铺集体关门。许留山的没落,也意味着香港的甜品和茶饮品牌的消亡。

内地创新换代非常快,而香港就几十年不变。七年前内地过年还在放《澳门风云》这种赌神式的烂片,后来国产片崛起,如今连荷里活大片在内地也黯然失色。内地今年的暑期大片《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等等,都是全新的题材。

香港零售消费业危机显现,性价比低已是硬伤,缺乏创意更属顽症,不变,就会被淘汰。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