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市建局营运模式无法持续|巴士的点评

本地楼市低迷,市区重建局去年度有三块地皮招标,但入标价不如预期,收入减少导致去年度经营亏损5亿元,加上为物业减值拨备30亿元,一共录得35亿元亏损,这是自2013/14年度以来,市建局再次录得亏损,令人关注市建局的经营模式可否持续。

市建局现有500亿元净资产和236亿元流动资金。表面看,好像有很多钱。但未来两年是市建局的收购高峰期,最新估算需要960亿元资金,现金储备不足以应付收购开支。短期内,市建局要增加资金来源应对,包括:

1.政府已同意提升市建局的借贷能力,由过去的60亿元借贷上限提升至可以借250亿元。

2.市建局也要压缩项目推出的周期,希望可以争取更多的招标收入。

究竟市建局的财政危机是周期性还是结构性的呢?这里涉及对香港未来楼价的宏观评估。如果香港未来楼市仍会反复向上,由现时市区物业新楼呎价1万多元,未来会重上高位2、3万元一呎的话,市建局目前的财政困难,只属周期性的,低潮过后,就可以重获盈余。但如果未来香港楼市横行甚至反复向下的话,市建局的财务危机就是结构性的。

关键还是市建局在收购旧楼时,要以7年楼龄的楼价作为收购的补偿。7年楼龄的楼价比新楼可能只有一、两成的折扣,市建局购入单位之后,如果楼价没有显著上升,收购一个项目就会亏蚀一个项目。

以市建局收购土瓜湾单位19000元一呎为例,加上建筑费和财务支出,每呎成本26000元,还未计及参与的发展商要赚钱。单看这笔数,市建局很大机会做一个项目蚀一个,其营运模式无法持续。

2001年,市建局开始以同区7年楼龄的呎价,作为收购的补偿,这是政府和立法会当年的决定。先不论背后有多少的科学基础,但这个补偿机制是要楼价向上,才有合理性。若未来香港楼市只会横行的话,市建局要再进行大规模收购,风险极高。例如全面收购重建油麻地/旺角区旧区,要收购这两个区约3000幢50年楼龄以上的物业,估计总收购成本达到一万亿元,而当中有4成单位涉及7年楼龄的补偿。

先不说资金来源,若这4000亿元的补偿,最后都蚀钱的话,要么项目推动不了,没有私人发展商参与,要么是政府可能要蚀过千亿元收场,细思极恐。

结论是私人业主有贫有富,政府坚持以7年楼龄作为旧楼收购价,等于补贴了这些旧楼的业主,他们有部份是有十分富有的业主。所以,若7年楼龄的收购准则不变,政府就应该放慢市区重建的步伐,以免跌入巨大的资金黑洞中。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