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 又关集体回忆事?|油尖多士

香港仔「珍宝海鲜舫」停业逾两年,经营者宣布本月将移离香港。不料临别前夕,与之相连用作厨房的大型趸船,突然入水翻侧,近乎九十度塌下,如此画面,触及香港当前环境气氛,敏感的网民都直呼「大吉利是」。

有政党以保留特色景点为名,要求政府出钱,但遭到冷淡回应。若民间有人对「珍宝海鲜舫」怀有深厚感情,应该自发筹措,而不是凡事向政府伸手,在经历英国一百五十多年管治的香港,思维方式依然如此,令人有点意外。

以香港人的「集体回忆」计,珍宝海鲜舫也难名列前茅:譬如中环旧天星码头,曾是许多电影和摄影取景的素材,堪称举世闻名。旁边的皇后码头,曾是历届港督到任上岸之处,包括一九七五年伊利沙伯二世访港,算是历史的重要见证,拆卸之际更引发民间大规模抗议,结果有目共睹。

这类可称集体回忆或历史见证的有形建筑物,一个接一个消失,早已司空见惯,其他无形的东西,更加数不过来。

珍宝海鲜舫当然有其纪念意义,被视为香港七八十年代经济繁荣的象征之一,在旅游宣传而言,也是香港这座城市五光十色的一个写照,更加连结香港人曾经「鱼翅捞饭」,乐在饮食享受的美好记忆。

然而这几年来,除旅游业饱受冲击,直接影响到珍宝海鲜舫,也间接影响到香港人整体饮食消费的习惯,而不复当初享乐风气之盛,造成这一切的,并不仅仅是疫情。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