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High Tea|政党政治会否褪色?

  九十名新当选的立法会议员,将于下周一在特首林郑月娥的监誓下宣誓。过去监誓的工作由立法会秘书长担任,并会在立法会新会期首次大会上举行。下周的安排是因应立法会在今年十月修订的《议事规则》作出调整。特首在新一届立法会主持监誓有没有任何特别的含意?是体现行政主导的格局吗?
  政府首长在立法机关担当主导的角色,并不始于下周特首会为议员监誓,资深的立法会议员或已退休多年的立法会议员,应会记得港英时代的立法机关安排,当时立法局(即现称立法会)主席不是任何议员,而是当时在任的港督。自一八四三年至一九九三年期间,香港总督同时兼任立法局的主席一职。到了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九日开始至今,主席之职改由议员担任。第一个获议员互选的主席是大律师施伟贤,他在一九九一年十月获港督衞奕信委任为副主席,到了彭定康当港督的年代,他辞任立法局主席,废除了副主席之职,之后施伟贤获其他议员互选为主席。
  从上述这一段历史可见,殖民政府年代,行政主导是有名有实的。除了彭定康在任港督时大搞民主化,把立法局主席职位转由议员互选之外,在整个殖民政府的一百多年的管治年代,政府之首就是立法局之首,没有行政立法分权而立的制度。
  香港立法机关经历过去三十年的政治洗礼,政党政治成为立法机关的基本生态,泛民和建制阵营对垒日益加剧,以行政长官为首的行政机关,变成旁观者,不是主导者。社会撕裂,议会更撕裂,直至上届会期后段更劣质化至内会主席纠缠多月也选不出来,结果是四位泛民议员在去年十一月被DQ,然后是其他泛民议员主动总辞,留下来的只有建制阵营的议员,为立法机关内吵吵闹闹、一事无成的政治生态划上休止符。过去一年,立法会仍然由政党主导,不过这些政党都是建制阵营的政党,立法机关内的立法、拨款工作相当顺畅,拉布流会的闹剧成为历史。
  观察过去一年立法会的新局面,是否代表行政立法关系已不成问题?是否代表立法会主席纵使不是如殖民政府时期般由政府之首担任,今日的特首作为行政机关之首,已经有力令立法机关配合行政机关推动施政?
  新一届立法会议员,有政党背景的约占一半,与过去泛民、建制阵营政党几乎主导整个议会的情况有很明显的转变。放眼未来,政党在立法会的主导地位会否被大批属企业高管和专业人士的新议员群体取代?或者是两方平分秋色、互相制衡?政党政治会否褪色?行政立法关系会否因此更顺畅?今天,我们都没有答案,只可以走着瞧了!

黄丽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