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High Tea——「共同富裕」香港办不到?

  共同富裕的意思是甚么?是大家都可以变成富裕之家、香港无穷人?
  上周三,立法会有特首问答环节,叶刘淑仪议员问了一个问题,她说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提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所以近日中央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她指香港同样有贫富差距很大的问题,她问特首未来有甚么策略可以令到香港社会和市民都能共同富裕,缩窄贫富差距?
  对叶太这个问题,特首林郑月娥的回应是内地对共同富裕的解释,就是它并不是劫富济贫,不过是希望老百姓的生活会愈来愈好。她又说:「在香港的情况,作为一个这么外向型、开放、资本主义的社会,很难期望没有贫富差距。这个是相对的贫富差距,等于我们的贫穷线,我都已经解释过很多次,这是『相对贫穷』,并不是『绝对贫穷』。」特首这样回应,是表示共同富裕在香港不可行?是指香港没有绝对贫穷这个惨况,只有相对贫穷这个情况?
  甚么是绝对贫穷?甚么是贫穷?甚么是生活得好?甚么是生活情况很恶劣?是否无屋住、无饭开才叫贫穷?住笼屋的、住㓥房的是相对贫穷,不是绝对贫穷?特首是否认为香港没有绝对贫穷,便谈不上要大力扶贫?而由于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不适用于香港这个外向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所以我们也不需花费心力去打造共同富裕的社会状况?特区政府对共同富裕的要求是采取一个甚么样的态度呢?
  根据官方新华社在八月十七日的报道中提到,共同富裕的落实包含「允许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同时也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并要「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份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新华社报道列出的这些重点,说明共同富裕是一个分阶段落实的愿景和目标,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要有细致的评估,然后因应不同地区的社会实况去订出有效的策略。就此,特区政府有没有开展任何实实在在的评估工作呢?
  共同富裕的精神不是要均富,而是要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体验到生活质素、生活条件愈来愈好,但今天的香港人,无论是中产、基层,以至赤贫人士都只觉无论自己有几努力、辛勤工作,生活状况都是愈来愈差。中产若不是做了楼奴,就是连要买楼置业也只属空谈。基层市民面对高昂物价,谈何生活愈来愈好?赤贫者从未好过,官府人员领略得到吗?中产、基层和赤贫人士生活没有幸福感,罪魁祸首是楼价高企,造成百物腾贵。政府政策有没有向地产商倾斜,官府中人有反省和检讨吗?官员们可知道很多买不到楼的中产人士有几灰心、心理上感觉自己有几贫穷和不足?这种社会实况,有官邸住的官员们有几多体会?
  老百姓希望改善生活,特首一句资本主义社会很难期望没有贫富差距,就等于一盆冷水,告诉大家我办不到。是真的办不到?还是没有意志去办得到?特首能否有一个更清楚的解说?下月的《施政报告》能够作出尽职的交代吗?
黄丽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