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High Tea——港大专家为谷针倒米?

  新冠病毒不断变种,继极具传染性的Delta变种病毒株肆虐后,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在本周一公布,该国在今年五月发现有最新一种具多重突变的新冠变种病毒株C.1.2,其突变率是其他现存变种病毒株的两倍之多,更易演化成危险的病毒株。病毒不断变种,令公众对疫苗的有效性存有更大疑虑,香港可以如何有效抗疫?
  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日前说,以色列、英国及美国等地已证明新冠疫苗不再是有效防止传播病毒爆发的工具,打疫苗后,防疫措施也不可少。换言之,香港必须在打疫苗和防疫措施两方面,采取双管齐下的做法,才能应对未来的疫情。按政府纪录,截至上月底,香港疫苗接种总剂次逾七百四十多万剂,而已接种第一针的人口接近四百一十万人,占人口约六成。
  香港至今取得六成疫苗接种率,远较新加坡的八成接种率为低,特区政府亦已全方位推出谷针措拖,希望尽快提高接种率。官府要市民打针,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打复必泰疫苗,另一是选科兴疫苗。政府从谷针角度去鼓励巿民打针,有效的做法是无论市民拣选那一种疫苗,政府都无任欢迎,因为只要市民肯打针,已经可以达成目标。然而,市民不难发现,在政府这个谷针过程中,政府的专家们却是有意无意地让市民对科兴疫苗的有效性存疑,这些专家到庭是帮政府谷针还是帮政府倒米呢?
  举例说:上月底,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兼政府专家袁国勇及其团队在报章撰文,指出按他们的研究推算,若全民接种复必泰疫苗,接种率需约97.4%,才能达至群体免疫。若全民接种科兴疫苗,接种率需要达142.9%,才能达至群体免疫。换言之,接种科兴疫苗等同不能达至群体免疫。这一个公布,对希望打针促成群体免疫而又属意采纳科兴疫苗的市民来说,是传递了一个甚么讯息?是否打针是多余的呢?
  另一例是也属港大的新冠疫苗临床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召集人孔繁毅在上月说,在五百六十九宗经评估的疫苗副作用个案中,打科兴出现严重副作用的六十岁以上人士占一半,而打复必泰的则占两成,换言之,打复必泰比科兴疫苗安全。然而,他这个说法即遭梁子超质疑,梁子超指出六十岁以上长者占科兴整体打针人数三成,而占复必泰打针人数则不足一成四,长者打科兴的比例愈多,出现严重异常事件的数目亦会愈多。梁子超说的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现象,他也提出科兴这类灭活疫苗已被很多国家广泛使用,内地亦已接种二十亿剂次,所以不用担心。
  看看上述两个例子,反映了甚么?就是港大医学院的专家们,其实对科兴疫苗信任度不足,因此在他们的公开论述上,似乎并不鼓励市民打科兴疫苗。作为政府认可的专家,他们这种论述会否打击市民打科兴疫苗的意欲?市民若不打科兴,是否就会选复必泰?正如梁子超所说,内地已打了二十亿剂次灭活疫苗,从事实所见,内地也是全球抗疫最成功的国家,港大专家们对科兴疫苗成效的评价,是否有欠公允?按这些专家的逻辑,中国无论是否有超过九成的市民接种疫苗,都不可能达到群体免疫,这种论述,中国的医疗专家会接受吗?
  港大专家有意或无意令市民对科兴疫苗有效性存疑,结果是否为政府谷针倒米?政府应否也问一问这个问题?是否也要评估一下这种一而再的公开论述会否影响政府有效抗疫、影响只想打科兴疫苗的市民的打针意欲呢?
黄丽君



更多文章